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2)是一位多産的英國作傢,共寫作瞭50多部小說、詩歌、哲學著作和遊記,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他是生物學傢的兒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後畢業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他對人類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預見力。盡管一次眼疾幾乎讓他視力全失,但在學習瞭盲文後,他逐步開始寫作,先後創作瞭許多胎炙人口的小說,並在20年代成為一個明星人物,其中,1932年創作的《美麗新世界》讓他名留青史。
“你想要的我都给你,得不到的你永远都不想要。” 在未来的完美世界里,这就是最终的生存哲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被缩短为零:要么实现理想,要么从根本上扼杀欲望。如果这一切都是可行的,终极幸福炙手可得。没有失望,没有妄想,人成为社会机器中能可靠预测的元素,祥和、完...
評分 評分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整天打英雄联盟,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我们的课程中有很多这样不得不去学习的课程,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評分“你想要的我都给你,得不到的你永远都不想要。” 在未来的完美世界里,这就是最终的生存哲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被缩短为零:要么实现理想,要么从根本上扼杀欲望。如果这一切都是可行的,终极幸福炙手可得。没有失望,没有妄想,人成为社会机器中能可靠预测的元素,祥和、完...
評分最初了解到《美丽新世界》,是在初中时读的《科幻世界》。后来读《娱乐至死》,波兹曼不止一次提到本书,促成了我对其阅读的机会。第一次阅读本书是在大学时代,距今也7、8年了。当时的震撼至今难忘,但也留下了诸多困惑和不解。在那时写下的书评最后,我曾写下一连串疑问: “...
=_=擦。。找不到我讀的另外一個版本耶。。。。啊啊啊設定太尼瑪CULT瞭!!!!!!!!=_=但換個結局好嗎!!!!!!
评分總算能在讀到波茲曼《娛樂至死》開頭比較《1984》和《美麗新世界》時問心無愧地點頭瞭。《美麗新世界》是否可以被劃歸到科幻的範疇呢?一個個實驗和技術似乎都有典齣,比如,巴甫洛夫刺激實驗等。(最近科幻讀得有點多,大概說未來也未必都是科幻)越讀到“野蠻人”在文明世界的遭遇,越有《黑鏡》S1E2的感覺,多怕“野蠻人”最後同伯納一樣被規訓,好在,他自殺瞭(倘若他繼續生存在“文明世界”創造的培養皿和模擬環境之下,以“野蠻”姿態繼續成為“文明”裏的“野蠻”傳說,那就更糟糕瞭),好在,華生先生還生存在海島上,也不算完全絕望吧?畢竟還存在著邊緣。
评分得到的比讀到的多
评分其實這本書的初衷是反技術至上而非反極權製度的,如此解讀,作者是不是有些悲傷呢
评分1211—1220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