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2)是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共写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他是生物学家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尽管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胎炙人口的小说,并在20年代成为一个明星人物,其中,1932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让他名留青史。
美妙新世界,初读后的震撼没有1984大,但是后劲确是大的可怕。看了几篇书评,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厌恶这个世界是因为它没有自由,人们被幸福,也有人认为这种人人各司其职被幸福的状态很好。 首先什么是自由呢,如何判定被幸福就是不对的呢。这是个哲学问题了,我没有那么高的学...
评分这版让人特别抓狂就是为了减少人名的讽刺性把很对一看就是有所指的人名变成了音译,以让人减少联想。没看过其他版本的翻译,借助百科,还原人名指代和暗含之意。 柏纳德·马克斯,Bernard Marx,这个名字是George Bernard Shaw(乔治·萧伯纳和Karl Marx(卡尔·马克思)。萧...
评分最初了解到《美丽新世界》,是在初中时读的《科幻世界》。后来读《娱乐至死》,波兹曼不止一次提到本书,促成了我对其阅读的机会。第一次阅读本书是在大学时代,距今也7、8年了。当时的震撼至今难忘,但也留下了诸多困惑和不解。在那时写下的书评最后,我曾写下一连串疑问: “...
评分《读药》第115期:幸福和稳定的代价——解读《美丽新世界》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5/ 如果没有人强迫,你为何如此生活——读《美丽新世界》 文/郝景芳(科幻作家)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
评分阿道司.赫胥黎在其经典著作《重返美丽新世界》的结尾里,简要地描述了实施“关于自由的教育”的必要性。或许由于赫胥黎对未来持悲观看法,这一终章给人的感觉是:自由价值的失败不可避免,其捍卫者所能做的,仅仅是拖延失败的来临,以及以“平静的良心”(欧里庇得斯语)拒绝在...
远方出版社的,明显是盗版啊。图书馆有正版放贮存库,盗版摆明面上,真是悲剧。
评分比起另外两本反乌托邦著作,美丽新世界少了一些极权的色彩,但却可能更加恐怖。它描述的那样一种被改造和设定出的稳定与快乐,在我看来正是一种极致的“和谐社会”的特点。那里面已经没有我们如今意义的“人”存在。
评分总算能在读到波兹曼《娱乐至死》开头比较《1984》和《美丽新世界》时问心无愧地点头了。《美丽新世界》是否可以被划归到科幻的范畴呢?一个个实验和技术似乎都有典出,比如,巴甫洛夫刺激实验等。(最近科幻读得有点多,大概说未来也未必都是科幻)越读到“野蛮人”在文明世界的遭遇,越有《黑镜》S1E2的感觉,多怕“野蛮人”最后同伯纳一样被规训,好在,他自杀了(倘若他继续生存在“文明世界”创造的培养皿和模拟环境之下,以“野蛮”姿态继续成为“文明”里的“野蛮”传说,那就更糟糕了),好在,华生先生还生存在海岛上,也不算完全绝望吧?毕竟还存在着边缘。
评分我觉得它的要义在于割裂文明的概念。。。通过割裂人性的方式
评分其实这本书的初衷是反技术至上而非反极权制度的,如此解读,作者是不是有些悲伤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