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
有趣的金书》,是才华横溢的入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St.Thomas
More,1478—1535)的名垂史册之作,也是西方哲学史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
力的作品之一,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入文主义的最高成就。作者在《乌托
邦》中描摹了一个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不仅开创了乌托邦小说
这一体裁,而且激发了几代八政治改革的灵感。五百年后的今天,这部作
品依旧是一本丝毫没有退色的经典。
《乌托邦》【英】托马斯 莫尔 著 商务印书馆1982版 第一部分: 无论是心或手,不用就不灵。 ——塞拉斯特sallust(古罗马历史家)P20 上帝命令我们无杀人之权,也无自杀之权。 P25 赃物归还失主而不是交给国王。P27 一个必须维持一支军队的国王,不管他的钱怎么多。总...
评分去年“柏拉图注疏集”丛书引进的《柏拉图的神话之镜》是本思路很独特的学术著作。在第九章,作者论述柏拉图的大西岛神话时顺便提到了《乌托邦》,做了一番比较详尽的分析: *和大全划清界限,并建立一个构成性的、单一的统一体,这有悖于形象的规则。乌托邦成了一个封闭的社...
评分严肃作品不一定都是难读难懂的,学术经典里面也有让普通人读着轻松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版)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莫尔的写作手法很有意思。他利用一个“凭空捏造”出来的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乌托邦的情况就是由拉菲...
评分一 首先从 103页(商务印书馆,2006)开始,莫尔借希思拉德之口叙述,乌托邦人有各种宗教,每个城市也是如此。而虽然乌托邦人信仰不一,却一致同意只有一个至高的神—密特拉(Mythras),但他马上又说,不同的人对这个神持不同观点。转而在104页马上又说:乌托邦人认为...
评分如果恶是现世的写照,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何以在现世活得足够好而不至于郁郁而终?对于无神论者来说,这是个问题。回过头去匍匐在某个神的脚下祈求指引,是倒退;跌入恶的泥潭一蹶不振,是自弃。读完《乌托邦》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没有信仰的灵魂终究不安宁,不相信神,那就选...
觉得不错。
评分还好啦
评分可能因为从小到大看到很多个儿童/青年的"改编"版本所以看到这本的时候,也不是那么震撼了。
评分1去读理想国2这社会其实挺可怕的3奴隶和女人4对治国者和哲学家的讨论5lily的书6其实只要一个社会还有犯罪,宗教就还可以7这个写法我很喜欢8虽然开头部分有点糊涂
评分One unreachable dream for all ma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