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1960年7月27日死于纽约。
伏尼契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薄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这些小说都愤怒地揭发了教会中某些人的丑恶面貌。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女作家伏尼契死于纽约寓所。
《牛虻》是一本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齐名的红色经典,书中的牛虻是“保尔·柯察金”式的人物,他为了革命,放弃了爱情与生命,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牛虻》是一部好书,内容富于教育意义,语言风格别具特色。相信广大读者一定会从中吸取到丰富的文学养分。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帖子,问陈奕迅的《单车》究竟是歌颂还是声讨?下面的评论很精彩,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首赞颂父爱内敛低调的歌。我初听得时候也是这么觉得,当然中间有参杂的苦涩和遗憾我们也都能感觉得出来。然后帖子里面有人直接贴出作词人黄伟文对这首歌的看法,令我相当惊...
评分《牛虻》,(爱尔兰)艾.丽.伏尼契 著;李俍民 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年7月北京第1版 1979年2月第12次印刷,定价0.90元。 这是本旧书,从书上的题签可以看出在我之前至少已经从属过两个人了,从79年北京的工人体育场,到1996年武汉的蔡家田,再到前几年我从徐东或是九万方哪...
评分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英雄,他是他们的偶像,打架的信心,被揍的隐忍,痛苦的勇气,眼泪的死敌,父亲的代替,当然也是装逼耍帅时心口的一股骄傲和热气。 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却是一个女性的开头:妈妈介绍《牛虻》给我看,最后加了一句感叹:琼玛与亚瑟的爱情呀~~ ...
评分”一个行将死去的人有权憧憬他的一个幻想,我的幻想就是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我对你总是那么粗暴,为何久久忘却不掉旧日的怨恨。你当然明白是为什么,我告诉你只是因为我乐意写信给你。在你还是一个难看的小姑娘时,琼玛,我就爱你。那时,你穿着方格花布连衣裙,系着一块皱巴巴的...
喜欢神父,或许是因为我尊敬自己的父亲。
评分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评分我读的第四个译本,买了有原文就是好……狂热病的一个特征。
评分平生在书店纠结之下买的第一本书,很久才看完,不见革命沧桑,但见父子之情深
评分每次看到亚瑟也被砍头时蒙泰尼里的心理描写时,总要哭得稀里哗啦,那会儿也才初中,感情也远比现在强烈,现在太麻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