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译林:牛虻》是一本激情小说、一部心灵史诗。青年亚瑟因少不更事而泄露组织秘密,挨了心爱的女友琼玛一记耳光,无比懊丧。接着,他又得知自己竟然是所崇拜的神父的私生子,因此陷入迷茫甚至绝望。他制造了投海自尽的假象,从此流亡南美。十三年后回国时,他已成为革命者牛虻,一个为意大利的自由而战的斗士。归来,意味着他此生再无安宁。最后,为了理想,牛虻割舍了爱情和亲情,也舍弃了深爱他的吉卜赛女郎绮达,含笑走向刑场……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双语译林:牛虻》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双语译林: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
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
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
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
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
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
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
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
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
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参见刘小枫文)。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
(1910)。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
《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7月27日伏尼契在纽约寓所去世。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 —《新约•马太福音》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
评分亚瑟死了,亚瑟到底死了。 将书远远扔开,五秒后,又走过去弯腰捡起。治疗眼睛干涩的好东西并非只有新乐敦。 虽然当初仅仅是因为看见难得装帧符合口味的伏尼契; 虽然明明是因为无聊一上来就直接翻过结尾的,明明早就听见了枪声。 但,一页一页的走过亚瑟,走过波拉,走过...
评分 评分初识牛虻是在高中,从来为看“闲书”而内疚的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看此书的理由:我要受革命主义教育! 曾经在刘心武的一篇小说《班主任》中闻听过牛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为资本主义毒草,仅因为小说中有毒害青少年的恋爱情节。在我看来,小说中的恋爱情节比起革命主义精神来...
评分在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在大家对现实口诛笔伐的时候,牛虻用他的行动阐释了他自己的信仰。虽然是一部时间久远的小说,但由于作者把主人公性格刻画的栩栩如生,让我觉得牛虻就在自己身边。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我们自动抛弃了信仰,我们自愿沉沦,因为现实的残...
原版下面有注释,这样的书对于非英语专业对英文又比较喜好的人来说很有用。描写细腻,但是文笔流畅,不会让我感到在看《伟大的盖茨比》的时候那样抓狂。Arthur在第一章里出狱后的那个片段感觉是所有影视剧里制造出来的“误会”的老桥段。大学生,年轻人,反叛,信仰,这些词让我不得不看这本书。 但是看完这本书过后我再在网上查了一下评论,感觉很多人的感想和我不同。我反感Gadfly,年轻的时候是如此稚嫩和无知,我觉得正是他历来的稚嫩和无知让他脆弱,并且选择逃避,在逃避中又被摧残,在摧残中因爱生恨,他活着的目的似乎就是报
评分your gadfly,my hero and sunshine
评分“你那嗜血的神满足了吗?”
评分原版下面有注释,这样的书对于非英语专业对英文又比较喜好的人来说很有用。描写细腻,但是文笔流畅,不会让我感到在看《伟大的盖茨比》的时候那样抓狂。Arthur在第一章里出狱后的那个片段感觉是所有影视剧里制造出来的“误会”的老桥段。大学生,年轻人,反叛,信仰,这些词让我不得不看这本书。 但是看完这本书过后我再在网上查了一下评论,感觉很多人的感想和我不同。我反感Gadfly,年轻的时候是如此稚嫩和无知,我觉得正是他历来的稚嫩和无知让他脆弱,并且选择逃避,在逃避中又被摧残,在摧残中因爱生恨,他活着的目的似乎就是报
评分看到英文版 书很旧还是买了 之前我的中文版也是很古老很古老的那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