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汪暉 政治哲學 政治 政治學 思想史 中國 現代性 去政治化的政治
发表于2025-05-19
去政治化的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全書以“中國”及其“現代”為核心關懷,討論的多是90年代以來社會急遽轉型中經濟全麵市場化、消費主義盛行、社會階層結構性重組和知識群體明顯分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知識思想的狀況與問題;同時對60年代末期以來,東西方均逐漸強化的“去政治化”過程所導緻的政黨政治的危機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和論述。
汪暉,1959年10月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著作有:《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構與<呐喊><彷徨>研究》(1991)、《無地彷徨——“五四”及其迴聲》(1994)、《死火重溫》(2000)、《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4)等。
部分觀點有其意義 但是 中國人熱愛超越人的決定和人的意誌 提齣幾近超現實的理論的傾嚮到底是在描述事實 扭麯事實 還是虛構事實? 我隻知道很多社會的“發展傾嚮”和“需求”與現實脫節。我隻知道很多當事人都不知道原來自己的決定有如此重大的“理論意義”
評分唯一的問題還是,能好好說人話唄?
評分汪大師最擅長的莫過於把邏輯上不能自洽的大堆東西寫成傳世名作
評分思考二十世紀的一個前提性研究~
評分對據說是自由主義-現代性所引發的“去政治化”的政治的反對,意味著對某種(至少是名義上)本質性/原初性的政治形式(即所謂“人民民主”——“人民”在場的民主,亦即非議會化的民主——“人民”不在場的民主)的呼喚;但是這種呼喚恰恰又反過來助長或保衛瞭當代中國的去政治化狀況。後一點正是為汪暉的寫作所始終忽視或逃避的。在汪的文本中,對“去政治化”的探索指嚮的是當代世界政治,進而自然而然地指嚮瞭西方“霸權”——於是,我們看到瞭如下吊詭圖景:對當代中國政治的言說恰恰遊離於中國的國境綫之外,並且我們被告知:隻有將六十年代之後的中國置於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框架中,當代中國政治纔是可理解的。
如果说六十年代,从欧洲美国的各种反战和civic movement,到亚洲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再到当时中国内部对于社会主义走向的理论论辩,包含了“政治”的,对于当前社会可能性的严肃思考,那么到现在,无论西方和中国都共同面临着“去政治化”。而这种被视为“自然”和“正常”...
評分强理想主义与政制话语的历史逻辑 原载《新京报》5月24日书评周刊 王勇 在我个人的阅读体验中,关于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分析很少有论著能够豁免于苍白和谈玄的指摘,然而汪晖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例外。在他的文本中,很少面面俱到地梳理中国思想史或现代中国思想...
評分原文1:在“八十年代”,伴随社会主义危机和改革的出现,俄国革命的光环渐趋消失,法国革命的意义重新凸现,但随着这个革命世纪的终结,法国革命也与俄国革命一道作为“激进主义”的滥觞成为批判和否定的对象。对于六十年代的拒绝和遗忘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这是一个持续性...
評分初识汪晖先生,是读他的《去政治化的政治》一书。当时也许未能咀嚼透彻其精神实质和价值指向,但其对九十年代社会转型以来的中国思想状况和问题的梳理,对六十年代末期以来的“去政治化”过程所导致的社会政治危机进行的分析,着实重磅出击、振聋发聩。 如果说《去政治化...
評分初识汪晖先生,是读他的《去政治化的政治》一书。当时也许未能咀嚼透彻其精神实质和价值指向,但其对九十年代社会转型以来的中国思想状况和问题的梳理,对六十年代末期以来的“去政治化”过程所导致的社会政治危机进行的分析,着实重磅出击、振聋发聩。 如果说《去政治化...
去政治化的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