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等。
全书以“中国”及其“现代”为核心关怀,讨论的多是90年代以来社会急遽转型中经济全面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社会阶层结构性重组和知识群体明显分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知识思想的状况与问题;同时对60年代末期以来,东西方均逐渐强化的“去政治化”过程所导致的政党政治的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 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60年代的消逝 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 1.【豆瓣简介】:全书以“中国”及其“现代”为核心关怀,讨论的多是90年代以来社会急遽转型中经济全面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社会阶层...
评分2008年,清华大学汪晖教授出版了论文集《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收入了写作于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以后的一些文章,其中2007年发表的《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60年代的消逝》是点题之作。本书有一个基本思路,即认为对于199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
评分“去政治化的政治”中的两个”政治“含义不同,不然这个表述就很莫名其妙了。那到底两个“政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从汪晖散布于各处的论述来看,前一个”政治“大致指对政治理想、价值期望的思考、辩论和实践,后一个”政治“则指日常化、技术化的行政管理。因此,“去政治化...
评分 评分如果说六十年代,从欧洲美国的各种反战和civic movement,到亚洲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再到当时中国内部对于社会主义走向的理论论辩,包含了“政治”的,对于当前社会可能性的严肃思考,那么到现在,无论西方和中国都共同面临着“去政治化”。而这种被视为“自然”和“正常”...
一本思想史著作,本身也成为了思想史的一部分。
评分部分观点有其意义 但是 中国人热爱超越人的决定和人的意志 提出几近超现实的理论的倾向到底是在描述事实 扭曲事实 还是虚构事实? 我只知道很多社会的“发展倾向”和“需求”与现实脱节。我只知道很多当事人都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决定有如此重大的“理论意义”
评分虽然只是一本松散的论文集,但本书收录的大部分文章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汪晖的中国视角和对现代性问题的密切关注,而这些研究的时代背景则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社会阶层结构重组、经济的全面市场化和消费主义的尘嚣日上。正是因为这些变化,汪晖基于左派立场的分析和批判才显出别样的价值和生命力。
评分思考二十世纪的一个前提性研究~
评分文集合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