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叛逆的胎记,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武器,从未放弃对保守的社会体制提出尖锐的质问。
60年代的民歌运动是摇滚乐与政治关系的原型;70年代的华丽摇滚、朋克摇滚将音乐、青年亚文化和社会颠覆性紧密联系在一起;80年代的“红楔”、“四海一家”等运动为音乐与政治的结合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样板,90年代至今,面对全球化、环境污染、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等更加复杂的社会议题,摇滚乐在丰富自身形态的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反抗姿态。
约翰·列侬、鲍毂·迪伦、琼·贝兹、冲撞乐园、U2电台司令……当我们被这些伟大的摇滚乐手感染时,可曾留意到他们面对社会总总不公时的呐喊?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回顾了历史上摇滚乐与种种社会运动的关联,并在回顾中去提问、反省音乐介入政治的各类实践途径的可能性与局限。声音与愤怒,将唤起你青春的热血,并且让你重新认识摇滚乐。相信当你合上本书时,对于“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个提问,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张铁志,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写作者,写作方向包括政治与文化评论,音乐论述与散文等,关注波希米亚的反叛文化如何与社会运动结合,希望以此改造我们面对的政治经济结构和文化想象。2004年在台湾出版《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结合摇滚论述,社会分析以及文学书写,获选 为该年十大好书。2007年在台湾出版《反叛的凝视:他们如何改变世界》书写当代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行动主义。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新版与第一版相比,作者张铁志进行了较多的修订,增加新版序言,修订各个篇章,改写1990年代至今的抵抗音乐章节,并特别收录马世芳vs张铁志,贾樟柯vs张铁志,两场精彩对谈。以下是新版序言: 新版序言 音乐作为抵抗现实的力量/张铁志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
评分神话中的西西弗是个悲剧角色,他推动的大石头不管他如何不情愿也总会滚回到原点。似乎一切都是徒劳。张铁志先生在其音乐评论集中,用近乎“摧枯拉朽”(郝舫语)的方式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当然可能——这是张铁志给出的答案。但是如果抑制住那些被种种摇...
评分不是一部我想象中的摇滚书籍,将摇滚这个本就混杂的东西放进更复杂的环境之中,摇滚不能进入世界,虽然喜欢摇滚的人很多,甚至喜欢同一个组合、同一个人甚至同一首曲子,但是都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消化,摇滚要是真能改变世界,那还是摇滚吗?
评分海峡两岸,终归是一家人。在台湾的张铁志提出“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个论题的同时,在冰天雪地的东北黑土地上,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龙头上插花脚蹬丝袜,向台下众青年询问道:“大哥你玩摇滚,你玩它有啥用啊?” 这个对比属实有些偏颇,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一个是学者剖...
评分南京《东方》文化周刊(6月) 文/ 五朵云 《Gave Peace A Chance》是约翰·列侬在1969年为反对越战而写的一首歌。“给和平一个机会”(Gave Peace A Chance)的行为艺术活动是越战时候掀起的,列侬和洋子呼吁“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
以后会再读的,因为完全没读懂。
评分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评分摇滚乐能改变世界吗和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两句是一样傻。张铁生未免将标题起的太大一提摇滚就和愤怒挂钩,最多摇滚影响的是个人启蒙意识,就像你第一次和姑娘上床,为此以后你褪去幼稚的脸庞开始长大。而在犬儒文化和娱乐至上的今天你这呐喊声即便惊声尖叫也脆弱的不堪一击。当看八卦和温习青春去看这书吧
评分我觉得就那样
评分很多东西被夸大了,曾经也很迷恋一些摇滚乐手,一些传奇的故事,然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那么伟大,都是普通人,仔细了解之后发现他们吸毒滥交什么的,当然也不是什么为社会心忧,纯粹纵欲。还有一些学运,青年荷尔蒙过剩,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摇滚乐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一些社会运动,很多好的影响,一些天才也真的是万丈光芒,作者写的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