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经济史 历史 中国改革 萧冬连 改革 中国研究 中国政治 社会学
发表于2025-02-23
探路之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萧冬连 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曾长期任教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共和国年轮(1961)》、《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筚路维艰: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作者把握住了“探路”这条基本线索,清晰地勾勒了改革开放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叙述了高层决策、思路规划、地方响应等过程联动,阐明了我们是如何随着改革进程一步一步地选择改革的下一个方向的。正如邓小平所云“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是一场没有蓝图的改革,就像长征一开始并不打算要去陕北一样;不过,也正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规划得那么远,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开放才真正成为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不是变成下一个东欧和苏联。另外,书里对赵有点忌讳,一会儿称职务,一会儿用姓名,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没能引用港中大出版的《赵文集》。今年刚好是个敏感时刻,可以理解作者规避风险的苦衷。
评分没有筚路维艰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精彩,保持了史料收集运用的系统与流畅。读罢两册,对中国特色有了理解,那就是高度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及理论的实用性,功利性运用。正如作者所言,中国从不接受“一揽子”方案,问题意识强,见招拆招,摸着石头一脚深一脚浅地过河~
评分作者把握住了“探路”这条基本线索,清晰地勾勒了改革开放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叙述了高层决策、思路规划、地方响应等过程联动,阐明了我们是如何随着改革进程一步一步地选择改革的下一个方向的。正如邓小平所云“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是一场没有蓝图的改革,就像长征一开始并不打算要去陕北一样;不过,也正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规划得那么远,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开放才真正成为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不是变成下一个东欧和苏联。另外,书里对赵有点忌讳,一会儿称职务,一会儿用姓名,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没能引用港中大出版的《赵文集》。今年刚好是个敏感时刻,可以理解作者规避风险的苦衷。
评分按需。
评分梳理得还是较比不错。有些话外之意,需要细细领会。
这本书同作者的《筚路维艰》一样,都是将漫长的历史过程浓缩成不长的篇幅,并将历史发展的逻辑展现出来,展现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历史时期距离当下越近,可供参考的材料便会越多,头绪也越发繁复,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既讲清楚历史脉络,又能给出不俗的结论,这非常考验写史...
评分这本书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完整呈现出来,既有沟通,协商与共识,也不乏对抗,矛盾与分歧。这才是改革之路的常态。关键在于,决策层具有试错精神,这也是中共一以贯之的决策理念。“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共多年积累的经验。最喜欢最后一章的分析,作者从历史与现...
评分改革开放所创造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令世界瞩目,不过“中国奇迹”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模式”。前者只在事实层面进行阐释。经济增长之所以是奇迹,原因之一是在20世纪后期大批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浪潮下,放眼望去,只有中国最成功。秩序相对稳定,并在此条件之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
评分一个了解世界发展又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在1975年会怎样的绝望? 但绝望的环境里孕育着新生。 1976年一代天骄去世,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中美建交、掀起出国考察热潮,1979年宝安县变为深圳市,1980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个国家短短几年间迅速转向,到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
评分这本书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完整呈现出来,既有沟通,协商与共识,也不乏对抗,矛盾与分歧。这才是改革之路的常态。关键在于,决策层具有试错精神,这也是中共一以贯之的决策理念。“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共多年积累的经验。最喜欢最后一章的分析,作者从历史与现...
探路之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