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牟宗三
出品人:
页数:232
译者:
出版时间:1997-12
价格:11.2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231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牟宗三
  • 哲学
  • 中国哲学
  • 新儒家
  • 儒家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逻辑
  • 比較哲學
  • 中西哲学.哲学比较.思想史.会通.哲学对话.跨文化.哲学教育.学术研究.思想交流.智慧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同《中国哲学的特质》相对立地,本书侧重的是西方哲学。哲学爱好者或有志于哲学研究而尚徘徊门外的,都可以把这部书看作是一座津梁。分判是哲学的手段,会通是哲学的目的。牟宗三深刻地指出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同中国哲学会通的可能。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出版前言

第一讲 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阻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二讲 中国哲学底传统:中国哲学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学所关心的其重点在“自然”

第三讲 西方哲学底传统:柏拉图传统,莱布尼兹、罗素传统以及康德传统:从莱布尼兹、罗素传统说起――莱布尼兹思想之下委与上提

第四讲 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此对反于“经验的观念论”与“超越的实在论”;由经验的实在论融摄知识范围内一切实在论的思想,由超越的观念论融摄一切关于智思界者的思想

第五讲 康德的经验意义的二元论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超越意义的二无论不能成立

第六讲 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

第七讲 一心开二门: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方哲学则反是

第八讲 只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所开的两界可以与中国哲学会通:进一步讲经验的实在论如何使主观的表象涉及对象而可以客观化

第九讲 使主观表象客观化的是发自知性主体之形式,犹若“立于礼”

第十讲 未决定的对象与决定了的对象

第十一讲 范畴之发现:知性之逻辑的性格与存有论的性格

第十二讲 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与超越的推证

第十三讲 “知性为自然立法”之意义:此是否主观主义?

第十四讲 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感触直觉与智的直觉之对比以及直觉的知性与辨解的知性之对比:中国哲学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觉

附录
分判与会通――读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罗义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当时看了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就想去找其他的,结果好多当时还没有出版,出版了的又太早已经买不到了,于是从图书馆整本印出来读,当时真是百读不厌。  

评分

诸位如果真是尊重牟先生,真是信得过牟先生的哲学,即立下大志向,实地下工夫,此心体一明,牟先生的著作,康德的著作,即一通百通,所以走实践之途,不知可以省有心为学之人几多气力,如此亦不患不会写论文。如你想从现在学者那样研究写论文开始,我想纵使你将牟先生的著作背...  

评分

中国人以前的所谓的学问,是要懂得义理才是学问。 性理:是儒家讲的 是道德的。 玄理:是道家讲的,是使人自在的。空理:是佛家讲的,是使人解脱的。名理:是研究逻辑的 。数理:是研究数学的。物理:是研究自然的。情理:是研究政治的。事理:是研究历史的 ,中国人常言懂事 ...  

评分

当时看了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就想去找其他的,结果好多当时还没有出版,出版了的又太早已经买不到了,于是从图书馆整本印出来读,当时真是百读不厌。  

评分

中国人以前的所谓的学问,是要懂得义理才是学问。 性理:是儒家讲的 是道德的。 玄理:是道家讲的,是使人自在的。空理:是佛家讲的,是使人解脱的。名理:是研究逻辑的 。数理:是研究数学的。物理:是研究自然的。情理:是研究政治的。事理:是研究历史的 ,中国人常言懂事 ...  

用户评价

评分

2001年的时候真喜欢牟宗三啊。。。。

评分

很有意思,尤其是关于康德的部分

评分

Kant phenomena noumena

评分

很有意思,尤其是关于康德的部分

评分

牟宗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