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会自命不凡,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人?
为什么一些亚文化群体总会受到歧视?
为什么犹太人等少数族群在历史上总在遭受迫害?
.
融合哲学、政治学、神话、文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涉及个体、国家、族群等各个层面,深入剖析当下社会仇恨是如何产生,又应该如何化解。
.
一部化解仇恨的哲学指南
.
一份对重新唤醒的伤害意愿的回应
.
献给所有捍卫人本主义精神和开放社会的人们
.
【内容简介】
种族主义、狂热主义、敌视与仇恨——一种思维方式正主导着日益分化的民众:只对他人的立场却不对自己的立场进行质疑。
.
这部专著里,卡罗琳•艾姆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面对不顾具体问题的教条式思维,她对多元性、对“不纯正”给予赞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个体及他人的自由。
.
【本书获誉】
不仅描述精确,语言尤为雅致洒脱。(卡斯滕•奥托,德国西南广播公司-2,2016-10-24)
.
是对民主的社会哲学性理论的精辟概述。(乌韦•加斯特斯•文策尔,《新苏黎世报》 2016.10.24)
.
《何故为敌》是对社会多元化和同感心的既温和又强烈的呼吁——尤其是对想象力的呼吁。(米莲•荷夫提,《新苏黎世报-周日版》,2016.1030)
.
这是卡罗琳•艾姆克对被重新唤醒的伤害意愿的回应。(帕特里克•巴纳斯,《法兰克福汇报》,2016.10.14)
.
如果她的语气能强硬一些,就完全可以说这是一份犀利的诊断;她是睿智敏锐的,既聪明,又善于具体分析。(托比亚斯•施瓦茨,《柏林贴士》,2016.11.03)
【作者简介】
卡罗琳·艾姆克,出生于1967年,先后在伦敦、法兰克福和哈佛学习哲学。自由时事评论记者,曾走访并报道了世界多个冲突地区,并荣获特奥多·沃尔夫奖、萨克森自由州的奥托·布伦纳奖和德国语言与文学创作学会的默克奖。 2016年,她获得了德国书业和平奖。
.
.
【译者简介】
郭力,198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现为德国弗莱堡大学汉语教师,自由作者、翻译。
我有一位朋友,早年每提起日本,都咬牙切齿;但自从四五年前去了一趟日本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年年一家子必去日本一游。他对日本的景色、服务、饮食都不吝赞美,但这并未改变他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整体看法——甚至哪怕在日本享受了周到的服务,一路见到笑脸相迎,他在赞...
评分我有一位朋友,早年每提起日本,都咬牙切齿;但自从四五年前去了一趟日本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年年一家子必去日本一游。他对日本的景色、服务、饮食都不吝赞美,但这并未改变他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整体看法——甚至哪怕在日本享受了周到的服务,一路见到笑脸相迎,他在赞...
评分我有一位朋友,早年每提起日本,都咬牙切齿;但自从四五年前去了一趟日本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年年一家子必去日本一游。他对日本的景色、服务、饮食都不吝赞美,但这并未改变他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整体看法——甚至哪怕在日本享受了周到的服务,一路见到笑脸相迎,他在赞...
评分我有一位朋友,早年每提起日本,都咬牙切齿;但自从四五年前去了一趟日本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年年一家子必去日本一游。他对日本的景色、服务、饮食都不吝赞美,但这并未改变他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整体看法——甚至哪怕在日本享受了周到的服务,一路见到笑脸相迎,他在赞...
评分我有一位朋友,早年每提起日本,都咬牙切齿;但自从四五年前去了一趟日本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年年一家子必去日本一游。他对日本的景色、服务、饮食都不吝赞美,但这并未改变他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整体看法——甚至哪怕在日本享受了周到的服务,一路见到笑脸相迎,他在赞...
这本书在豆瓣被低估了,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个立场问题。不过作者是基于德国反移民浪潮、中东族群冲突等现实问题基础上所做出的反思与剖析。观察、分析、反思仇恨,与其说是为了“他们”,不如说是为了“我们”。
评分对不起 真的看不进去...概念离我太远了没有兴趣也不好理解。
评分“伊斯兰国”的仇恨首先是一种平等主义。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肤色背景,毫无先决条件地呼吁所有人来加入永恒的“我们”,与此同时,便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更好”“更真”“更纯”的穆斯林。在这种二元世界观里,只存在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任何中间体、任何差异、任何矛盾都不存在。这是作者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其中一种仇恨问题的思考。据此观察近期的LES吧被封、高校反同等事件,也会发现端倪,有所解释。包括暴力、难民、种族歧视、民族主义、性别平权等,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我们”与“他们”之间,竖着坚固的藩篱,“共同体”集结激烈的情绪反应。对纯正的崇拜,强化成为对异者的仇恨。因此,作者赞美不纯正,追求多样化。作品立论鲜明,陈述直接,揭示了问题,证据链和论证过程充分一些就更完善了。
评分善恶到头终有报
评分因为我们更“真”更“纯正”更“自然”,于是在“我们”和“他们”之间架起了藩篱,甚至是机关枪。这是一本关于集体性仇恨和无视暴力及杀戮的检讨,对如今接受大批难民以及曾经屠杀犹太人的德国来说,别有意义。互联网的回声效应让我们有了每天都在讨论平权的错觉,它的影响范围远没有那么广,甚至只触及到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都没能到达真实的内心。作者嘲讽了划分群体的标尺是那么随意,毫无缘由,却被荒谬地广泛接受。多数时候我们不愿意面对仇恨,噤声无视,直到仇恨包裹住我们,陷入孤独。作者语言着实晦涩,翻译也不是很理想,读着头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