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開闊的跨學科取徑為討論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問題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整閤瞭科學技術史與環境史的方法,融入曆史編纂學的角度,以期超越傳統史學研究的範疇。通過這種方式,本書也嘗試從“個人”“集體”或“專業的”“國傢的”層麵,對確立“曆史真實”與身份定位所必需的建構性敘事間的復雜關係提供新見解。由此,科學技術及其應用與普及不僅是曆史研究的重要對象,討論這些問題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曆史和曆史編纂學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一些功能。
[德]阿梅龍(Iwo Amelung) 德國法蘭剋福大學文化與語言係漢學教授,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是明清以降的中國文化史和科技史。著有Der Gelbe Fluss in Shandong (1851-1911) : überschwemmungskatastrophen und ihre Bewältigung im China der spaten Qing-Zeit (《山東黃河:晚清洪災治理》),編有《新詞語新概念:西學譯介與晚清漢語詞匯之變遷》《法蘭剋福學派在中國》等論文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按需。
评分按需。
评分有一點失望,本質上還是用basalla的三段式模型來解釋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和在地化。
评分有一點失望,本質上還是用basalla的三段式模型來解釋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和在地化。
评分有一點失望,本質上還是用basalla的三段式模型來解釋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和在地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