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 张大春的字里人生,见字,如见故人来——“酒”字从酉,老而变化,却是青春里的落花一盅;“冰”字冷冽,却让他见识冰心有不与世争的温度;“春”字常在,写春联的往事,勾起怀念父亲的深情。张大春的说文解字,见自我、见故人、见平生,看见每个字的来历,也看见与字相逢的生命记忆。
2、 一个字长途跋涉来到我们面前,已经不是它出发时的模样——甲骨文充满想象力的文字造型、同源字词发展壮大的神奇旅程、偏旁部首引领的抱团小聚落……汉字精彩的溯源、发散之旅,配以作家手书小楷、字词辨正考题。当真正的学习展开的时候,每一个单独的字,都是文言文。
3、 接续林语堂、梁实秋,重拾当代没落的汉字课——林语堂将汉字文化介绍到西方,梁实秋写“字词辨正”专栏,为读者普及汉字通识;继《认得几个字》《文章自在》之后,作家张大春续写字词起源故事,以认字的流程想象文化教养的浸润历程,为两岸的语文教育尽绵薄之力。
4、 四十六个有温度的汉字,讲述汉字里的中国文化——本书收录字词:礼貌、害怕、勇敢、英雄、慈悲、幽默、旅、爱、信、笑、春、醉、肥、赞、龙、食、鬼、神、病、痴等。
◎ 内容介绍
自认没有散文行世资历的张大春,六年前接下《读者文摘》的专栏邀请,起因于他愿意学习前辈梁实秋先生当年在该刊主持的专栏“字词辨正”,借着重新辨识文字,写字词源起故事,同时为这个时代没落的汉字文化尽力。见字,如见故人来。本书收录的四十六篇说文解字,每一篇都有一段“得胜头回”,说的是作家生命里与字相逢的风景、际遇,后文便是关于汉字的形、音、义与词组的说解、甚至延伸变化:人若宽心不怕“肥”、“醉”里乾坤大、“旅”字的长途旅行……字与词,在时间的淬炼之下,已经不只是经史子集里的文本元素,更结构成一代人鲜活的生命经验;作家往往回到最初学习或运用这些字词的情境之中,把那些和生活事实熔铸成一体、又可能随风而逝的字词一一揭露、钻探、铭记。对任何人来说,生命只走过一回;但是字却将之带回来无数次——只要你愿意读。
张大春,台湾作家,1957年出生,祖籍山东济南。
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著作等身,曾获多项华语文学奖项。近作《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大唐李白》系列、《文章自在》、“春夏秋冬”系列等。
张大春的作品着力跳脱日常语言的陷阱,小说充斥着虚构与现实交织的流动变化,具有魔幻写实主义的光泽。二十世纪八〇年代以来,评家、读者跟着张大春走过早期惊艳、融入时事、以文字颠覆政治的新闻写作时期,经历过风靡一时的“大头春生活周记”畅销现象,一路来到张大春为现代武侠小说开创新局的长篇代表作《城邦暴力团》,以及开拓历史小说写法的《大唐李白》系列,张大春坚持为自己写作、独树风骨的创作姿态,对华语文坛起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by 谷立立 张大春对汉字的喜爱由来已久。早在《认得几个字》里,他就告诉我们汉字之美。他自称“始终觉得能够养成对所闻、所说、所写、所用之字保持着一种像是对人的敬惜、眷恋之情,会须发自对于不识之字的好奇或不安”。常常,这种好奇与不安,就像某种想要探究一切的冲动,...
评分在《见字如来》之前,张大春就写过《认得几个字》。张大春教儿女认字,将自己对汉字的认知与家庭亲情相交织,乐滋滋、笑眯眯,有趣而生动。这也是《见字如来》的风格,说文字,并不尽然只有文字,他挑搂起许多旧时光,说故人、故乡、故事,用绵绵的细长的情感串连在一块儿,而...
评分在通讯设备发达的今天,经常见面、偶尔微笑问好的可能只是陌生人。在城市中四处高楼大厦,在与自己对门居住很久的邻居,因为各自工作的繁忙,可能一年半载不会相见一次,即便是见面也有可能会彼此心存戒备,因为彼此只是陌生人。 古语:远亲不如近邻。解释除去“远道而来的亲戚...
评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即汉字的产生,是有据可查的,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同时汉字的演变也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
评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即汉字的产生,是有据可查的,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同时汉字的演变也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
偏重文人向理解的汉字,要求也不能太高~
评分书里的汉字,都是日常生活里的字,礼、笑、赞、肥、爱、春……每个字长途旅行走到今天,已经不是它出发时的模样,原来汉字有如此趣味和复杂的身世。
评分这本得给个情怀分,中学时代,就是为着看张大春带俩娃认字的专栏购买某报,觉得文字也有了感情
评分以个人经历的小故事做引,勾连出文字的来龙去脉,从字体本身的构成出发去解释含义,的确很让人增长见识,张大春引经据典的能力真是强,想来对文字如此热衷一是因为他写作人的身份,二是其自幼学习书法,临帖当中难免会对文字产生兴趣,也成了写书的契机。
评分就…以一个字/词为题,写写自己的童年啊,人生经历啊,感悟啊,成就一篇散文随笔不挺好的么?非要披上文字淆的皮,引说文、引段注、引金文甲骨,何必呢,一看就知道不是真懂。文人还是只做文人的事比较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