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

修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康儒博
出品人:
页数:284
译者:顾漩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229526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宗教
  • 海外中国研究
  • 修仙
  • 宗教史
  • 文化史
  • 社会史
  • 文化研究
  • 历史
  • 修仙
  • 玄幻
  • 武侠
  • 东方奇幻
  • 修炼体系
  • 灵根系统
  • 门派争斗
  • 仙途历练
  • 江湖秘闻
  • 境界突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修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修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该书先后获得美国宗教学会2010年度宗教研究杰出著作奖和美国亚洲学会2011年度列文森奖。

作者简介

康儒博(Robert Ford Campany),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范德堡大学亚洲研究和宗教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的中国宗教史,以及宗教的跨文化比较。除本书(2009)外,还著有《述异:中国中古早期的志怪小说》(1996)、《与天地齐寿:葛洪<神仙传>翻译与研究》(2002)、《冥祥: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灵应故事》(2012)等。

目录信息

致谢 1
序 1
第一章 将仙带回人间 1
解读仙传文献 8
修仙 23
概念、术语和说明 29
第二章 仙的文化总集 41
仙的总集 50
仙界的追寻者和创造奇迹的僧侣:一段题外话 63
结论 65
第三章 更加深入的总集分析:“断谷” 66
食用谷物、进行烹调,是文明的关键标志 67
农业控制、祭祀在国家中居于中心地位 72
另一类更加高级的摄食者 75
结论 88
第四章 秘术、展现奇迹 92
秘奥文化 94
展示秘术的成果 110
展示和隐蔽之间的张力 117
结论 129
第五章 语言的自我展示和听众回应 131
修道者的自我叙事 132
自证的评论 144
结论 150
第六章 修道者和他们的社群 151
场景、故事和听众 153
治疗 158
预言 163
管理当地的神与魔 164
其他类型的帮助 167
交换的经济 169
赞助人 173
祠庙和供奉 178
结论 180
第七章 修道者、他们的家庭和皇权 183
修道者和他们的家庭 183
修道者和君权 194
第八章 仙传的劝说 209
劝说效果 211
有争议的结局 213
刻在石头上的劝说 215
仙传的重建 234
仙传的吸纳 242
尾声 248
参考文献 25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若问世间对胖子最大诅咒,胖子不能成仙,可能够得上前排了。有人就曾论证过,因为仙人中是没有肥胖的,传世文本和图像也都一致表示:仙是苗条的,轻盈的,有些文本则明确地将仙和体重轻联系起来,并嘲讽说:“肥肉是升往天界的阻碍。”(《修仙》54页;原文:There were no cor...  

评分

工作后认真读完一本书真不容易,陆陆续续看了有半把个月吧,总算把“康师傅”这本书给看完了。 核心观点:成仙不仅是一个自我“修炼”、展演过程,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过程,成仙意味着被其他人构成的社群视为“仙”。 前半部分提到修仙的方法,其中包括饮食控制(最基础...

评分

若问世间对胖子最大诅咒,胖子不能成仙,可能够得上前排了。有人就曾论证过,因为仙人中是没有肥胖的,传世文本和图像也都一致表示:仙是苗条的,轻盈的,有些文本则明确地将仙和体重轻联系起来,并嘲讽说:“肥肉是升往天界的阻碍。”(《修仙》54页;原文:There were no cor...  

评分

若问世间对胖子最大诅咒,胖子不能成仙,可能够得上前排了。有人就曾论证过,因为仙人中是没有肥胖的,传世文本和图像也都一致表示:仙是苗条的,轻盈的,有些文本则明确地将仙和体重轻联系起来,并嘲讽说:“肥肉是升往天界的阻碍。”(《修仙》54页;原文:There were no cor...  

评分

工作后认真读完一本书真不容易,陆陆续续看了有半把个月吧,总算把“康师傅”这本书给看完了。 核心观点:成仙不仅是一个自我“修炼”、展演过程,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过程,成仙意味着被其他人构成的社群视为“仙”。 前半部分提到修仙的方法,其中包括饮食控制(最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较为平庸的书。第一章提出的观点很有趣,但是随后就陷入了过于死板的材料分析整合中。翻译拉低了整体的可读性,大部分外国学者的名字没有翻译的同时,有几位的名字被翻译了,是在告诉读者只认识这几个么?还有明显校对错误。

评分

以『神仙传』为中心的早期修仙叙事研究…

评分

修仙者所说的避免“五谷”(称为“断谷”、“不食五谷”),这样的饮食方法,不论细节如何,都指导修仙者应当最低限度地、或者完全地避免食用周围文化中所说的主食,而坚持食用其他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说是文明前的,或者说是天然的;通常就是纯粹的“气”(通过行气摄入),或者特定的能够提供气的稀有药草或者矿物成分。食用谷物(有组织的农业生产的产物)、进行烹饪以及生活在固定的农业社群中,构成了人类的独特特征。农业是所有其他改变以及后来的文明赖以发生的必要条件。多亏了火、烹调和纺织,死去的人才能够被妥善地安置在建筑良好的墓穴中,穿上精美的服装,并享用到煮熟了的食物和酒,这是通过留存至今的祭祀仪式体现的。烹调和农业是现有社会秩序、仪式的关键要素,所以, 通过攻击这些要素,反叙事反对现有的社会秩序。

评分

按照作者观点,文本的成形决定于使读者相信,因此作者及事件只是参与到相信的一部分。而修道内部又存在着张力,即让大部分知晓的隐逸,和在众人前显露的秘术,这一张力是让人相信、传播的核心。中国古代关于无数修仙的文本而形成的文化总集,看不出修道者的真实形态,却能看出对于修仙一事的社会心态。修道者的种种异能都大体相似,这是因为在社会心态中对得道者仙的概念及表现已经固定,所以只能在细节上略加改动。修道的追随者和赞助者即为了达到自己成仙的目的,也是为了个人及家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后世的流传,而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和修道者交织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存在于碑文及文书中。最后我想说,这本书的翻译书中所有引用的书名、人名一概不翻译,这不能算作一个好的翻译,即使这些或许没有学界确定的名字,然而不应该在名词后加上参考翻译吗?

评分

译本总体上是流畅的。康儒博把中国的“由人成神”的修仙与西方的Saint/圣徒研究作为对照,然后将修仙传记当做一种特殊的“生活叙事”来处理。“文化总集”这个词拽的也是挺够的,本质上还是认识论上的演绎式分类观念,并没有回答本质问题。其实这是个理所当然的前提,见信称义,不信则是屁。反正看完不想修仙了~【Alan Chan即陈金樑,Y. K. Lo即劳悦强,Lothar von Falkenhausen即罗泰;Fabrizio Pregadio的Great Clarity,即玄英的《太清》;“胡冈”应为“胡罔”。67前文都提到张光直,后文就没必要再Chang。Practically Religious不是指“事实宗教”而是说“实用的宗教”;P124注释“峦大”为“栾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