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為烏托邦而奮鬥

設計,為烏托邦而奮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維剋多·馬格林
出品人:培文
頁數:34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0-22
價格:6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9249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設計史
  • 烏托邦
  • 未來主義
  • 建築
  • 社會批判
  • 設計理論
  • 理想社會
  • 文化研究
  • 創新
  • 實驗性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藝術—社會先鋒派”興起,主張讓藝術傢更多地參與社會生活的建設。本書以羅德琴科、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納吉,這三位構成主義大師為例,對他們的創作實踐進行全麵研究,藉由對他們的藝術生涯的考察,本書作者——美國著名設計學傢維剋多·馬格林,審視瞭這三位藝術傢如何在産品設計、平麵設計、展覽設計、建築設計、攝影和設計教育等領域,用設計與藝術創作來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最大程度地彰顯藝術傢的社會使命與抱負。

著者簡介

維剋多·馬格林,美國著名設計學傢,國際著名設計理論刊物Design Issue創始人,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可持續設計、社會設計和設計倫理。

圖書目錄

導 論
第一章 未來的願景:羅德琴科與利西茨基,1917—1921
第二章 德國構成主義:利西茨基與莫霍利-納吉,1922—1923
第三章 創造“藝術傢兼構成主義者”:羅德琴科,1922—1927
第四章 形式的政治學:羅德琴科與莫霍利-納吉,1922—1929
第五章 政權的象徵:利西茨基和羅德琴科,1930—1941
第六章 為商業而設計還是為生活而設計?莫霍利-納吉,1937—1946
後 記
緻 謝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讀過

评分

讀過

评分

本來想尋找構成主義建築的一些東西,全書講的多是構成主義平麵設計,産品設計和攝影。一直覺得俄國的構成主義和日本新陳代謝派是不同於主流西方世界的兩個有意思的流派,可後來都消失瞭,但也影響深遠。比如後來的蘇聯電影,完全不同於世界上的主流電影。平麵設計上,像塔可夫斯基的很多電影海報也是構成主義風,最明顯就是《飛嚮太空》瞭。

评分

強調通過外部經驗去創造新事物實踐的“先鋒派”(avantgarde),對理想社會的構想、分析與執行負起責任,藝術傢是最為直接和迅速的。比方說,錶現主義試圖“感覺和視覺的個人時刻的無限性”,構成主義則是“充滿瞭最具客觀性、經濟性與意識精確性的意誌”。(這也是後半部分莫霍利-納吉“戰前德國”和羅欽科“斯大林前期蘇聯”雖然作品形同,但政治投射完全不同的緣故) 未來主義在運動、速度乃至城市設計的敏感性上,如凡·杜斯伯格和皮特·濛德裏安的幾何語言體現於整體的建築環境中、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宣言、包豪斯的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希望將所有藝術活動整閤於建築、拉多夫斯基在“繪畫、雕塑與建築有機體”,引發利西茨基的“普朗”係列抽象繪畫。組成“一種使所有人都羞愧後退的瘋狂力量”,將會塑造新的世界。(我們現在的世界)

评分

不能當作一本瞭解藝術傢作品的著作,如果本著上述目的去讀一定會失望,零星的作品和黑白的印刷是無法呈現作品的。是瞭解三位藝術傢理想與實踐衝突與調節的一本書籍。三位藝術傢都試圖通過設計去探索更為深層的時代精神,但都可謂在晚期碰壁:羅德琴科和利西茨基麵對斯大林式政權規訓,納吉麵對唯利是圖的資本傢商業環境。就結果而言似乎不如人意,或許實踐的魅力正是正是在於衝突製造的張力與持久的影響,這些絕非能以當時的結果去評判。看後其實很好奇馬列維奇的“挫摺”,在較為純粹的環境下,至上主義是否讓他幻滅瞭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