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防滲之爭

圓明園防滲之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趙永新
出品人:
頁數:360
译者:
出版時間:2021-11-1
價格:79.8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2072034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圓明園
  • 防滲
  • 水利工程
  • 曆史
  • 文化遺産
  • 環境爭議
  • 北京
  • 修復
  • 保護
  • 工程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05年春,圓明園防滲事件被媒體曝光。這件事前後曆時大半年,在全國産生瞭很大反響,極大地推動瞭《環保法》,特彆是《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貫徹實施,堪稱我國環保史上的一個裏程碑。圓明園湖底鋪防滲膜,到底是環保,還是破壞環境?圓明園到底是要建成遺址公園,還是建成一個現代公園?本書全麵、生動再現瞭圓明園防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人們常說“曆史是一麵鏡子”,時隔十六年之後,當我們迴望圓明園防滲這麵鏡子時,又能從中看到什麼,得到怎樣的啓示?

著者簡介

趙永新:筆名柏木釘、李晗冰等,《人民日報》高級記者。1970年生於山東,1992年麯阜師大中文係本科,1995南開大學中文係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到《人民日報》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從事環境報道,曾獲評2005年“首屆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稱號;之後轉為科技報道。著有《三代科學人》《科技創新熱點辨析》。

圖書目錄

序言一 以史為鑒,建設美麗中國
序言二 一部教科書級彆的采訪筆記
一 前緣今事
引言
一封普通的電子郵件
不歡而散的電話會
要不要采訪
二 一進圓明園
初見張正春
自掘墳墓
狐狸尾巴
夕陽殘照遠瀛觀
三 定心丸
外恥內愚
善待圓明園遺址
情況比我想象的還嚴重
四 采訪當事人
內參恐怕不趕趟
大鼻子先生
初見李景奇
防滲是無奈之舉
荷花開瞭會更漂亮
五 一石激起韆層浪
爭取發獨傢
反響
六 拆還是不拆
拆除防滲膜不現實
網友的眼睛
似乎誰也沒有把圓明園當作文物
六字方針
耳朵機靈著點兒
環保總局叫停
三進圓明園
海澱區叫停
七 聽證會前夕
不能就事論事
反思“為時尚早”
聽證會揭開麵紗
平靜中的不平靜
八 史無前例的聽證會
會未開,場已熱
是非利弊之辯
如何處置防滲膜
“過激”的代錶
被勸下場的代錶
圓明園之外
最後的陳述
兩個花絮
聽證會隻是聽證會
九 西區發生瞭什麼
東、西區之分
初識西區真麵目
如此“三光”
陽奉陰違
給市領導的信
西區的野餐
一意孤行
孰醜孰美
沒有結果的調查
嚴防死守
十 專傢力挺
平路殺齣七個專傢
要義無反顧
十一 再進西區
一直和專傢對著乾
西區受阻
柏木釘
遺址是指哪一部分
澤蘭堂
沉默
同人的呐喊
再進西區
寜要“資本主義的草”
舊貌換新顔
歸途遇蛇
十二 三老說園
圓明園不是搖錢樹
圓明園學會
“愛國主義”不能隻講國恥
北海團城的啓示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作者有种特别珍贵的坦诚!面对第一个信源时就实话实说自己对相关领域的不了解,已经奠定了这本书最突出的风格:真实!这么多年后再回望这个事件,深感它对中国公民环保意识觉醒的重要意义。感谢留下这么多珍贵的第一手记录,尤其是公开讨论各方意见那部分,看得人激动不已,有...  

評分

“圆明园不可能恢复,也没必要恢复!” 字字铿锵,力透纸背,孙先生之言掷地有声。 圆明园遗址是一道疤。八国联军的一把火绵延了150年,戎狄蛮夷的枪炮声震荡着14亿颗心,这疤痕大声地撕心裂肺地“向全人类控诉”着:弱国无外交,落后只能挨打!弱,意味着奴颜婢膝、任人宰割,...  

評分

“圆明园不可能恢复,也没必要恢复!” 字字铿锵,力透纸背,孙先生之言掷地有声。 圆明园遗址是一道疤。八国联军的一把火绵延了150年,戎狄蛮夷的枪炮声震荡着14亿颗心,这疤痕大声地撕心裂肺地“向全人类控诉”着:弱国无外交,落后只能挨打!弱,意味着奴颜婢膝、任人宰割,...  

評分

草原上物种丰富,丰富多彩的花海更是让人惊艳夺目,是什么让这些花海生生不息,充满活力呢?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牛粪让花海在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健康生长,插在花瓶里的花如何呢?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过去,舞龙舞狮在各大节日庆典上是不可或缺的节目,练习...

評分

虽然没有去过圆明园,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次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每次教学,心中都会充满痛惜与愤怒。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竟被侵略者放火烧成了灰烬!每次教学,都会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和锻炼,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为“落后...  

用戶評價

评分

理,越辯越明

评分

昨夜看到1點看瞭一半,今天下班後一個人在辦公室迫不及待讀完的書。 作為曾經的環境保護誌願者,如今給學生講公共參與的老師,感慨這16年來的生態文明、輿論監督、公眾參與、環保組織、政府決策的全方位變化,不變的則是精英與大眾審美、自由與保守觀念、利益復雜的決策所必然形成的衝突。 感性而言,一直覺得北京城的文化遺産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建設治理,本可以做的比現在好上韆百倍。

评分

2022年讀完的第一本書。轉馬淩老師的評語:對於新聞學科的研究者而言,這是一個完備的田野案例,告訴我們記者是如何做新聞的,各方力量又是如何博弈的,在成為政策法規的過程中,媒體人到底發揮瞭什麼樣的作用。難得,作者留下大量的材料,包括記錄和照片,所以,我是從“後颱”這個角度來讀這本書的,進而,我覺得本書有學術研究的價值。

评分

非常精彩!翻開第一頁時讀得停不下來,一口氣讀完前麵幾章節,心情也跟隨圓明園的命運起起伏伏,掩捲後按捺不住激動。 作者是圓明園防滲事件的曆史見證者,也是推動者。書中全麵呈現瞭圓明園防滲事件背後不為人知的始末,不僅有翔實的文字資料,更有非常珍貴的照片資料,讓我得以有機會深入窺探一條新聞如何産生蝴蝶效應,推動一個事件走嚮大眾視野,影響政府決策,改變一處遺址的命運,並最終成為史冊中不可或缺的一頁。作為一個有點抱負的記者,誰不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這樣的機會釣上一條“大活魚”呢? 娓娓道來的故事中,無不閃耀著一個成熟記者的冷靜、智慧、專業。作為一個寫作者,沒有避諱自己的知識積纍的短闆,不否認對防滲事件影響難以理解的窘迫,坦誠告知讀者報道的一處“硬傷”,也大膽書寫報道中經曆過的焦慮、辛苦、彷徨。

评分

非常精彩!翻開第一頁時讀得停不下來,一口氣讀完前麵幾章節,心情也跟隨圓明園的命運起起伏伏,掩捲後按捺不住激動。 作者是圓明園防滲事件的曆史見證者,也是推動者。書中全麵呈現瞭圓明園防滲事件背後不為人知的始末,不僅有翔實的文字資料,更有非常珍貴的照片資料,讓我得以有機會深入窺探一條新聞如何産生蝴蝶效應,推動一個事件走嚮大眾視野,影響政府決策,改變一處遺址的命運,並最終成為史冊中不可或缺的一頁。作為一個有點抱負的記者,誰不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這樣的機會釣上一條“大活魚”呢? 娓娓道來的故事中,無不閃耀著一個成熟記者的冷靜、智慧、專業。作為一個寫作者,沒有避諱自己的知識積纍的短闆,不否認對防滲事件影響難以理解的窘迫,坦誠告知讀者報道的一處“硬傷”,也大膽書寫報道中經曆過的焦慮、辛苦、彷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