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发表于2025-02-16
圓明園防滲之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2005年春,圓明園防滲事件被媒體曝光。這件事前後曆時大半年,在全國産生瞭很大反響,極大地推動瞭《環保法》,特彆是《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貫徹實施,堪稱我國環保史上的一個裏程碑。圓明園湖底鋪防滲膜,到底是環保,還是破壞環境?圓明園到底是要建成遺址公園,還是建成一個現代公園?本書全麵、生動再現瞭圓明園防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人們常說“曆史是一麵鏡子”,時隔十六年之後,當我們迴望圓明園防滲這麵鏡子時,又能從中看到什麼,得到怎樣的啓示?
趙永新:筆名柏木釘、李晗冰等,《人民日報》高級記者。1970年生於山東,1992年麯阜師大中文係本科,1995南開大學中文係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到《人民日報》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從事環境報道,曾獲評2005年“首屆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稱號;之後轉為科技報道。著有《三代科學人》《科技創新熱點辨析》。
這算是中國的調查報告嗎?太水瞭
評分可以不間斷地持續看完的書現在已經不多瞭,這本書的作者是人民日報高級記者,語言功底深厚,寫文有理有據,難得的是有情懷、有抱負、有擔當,一百多天的連續跟進,事件讓他寫的跌宕起伏,勾人魂魄。這朵難得的“民主之花”有始有終,開得艱難,也開得悲壯而美麗。發生於2005年的這件事,牽動瞭專傢、部委、市民、媒體等社會多方麵的人心,參與者的澎湃熱情讓人聳然動容——社會管理,不是上位者的特權,是每個公民都應參與的權利。如果後來也有這種開誠布公的聽證會,還會齣現豬肉危機和取暖睏境麼?政策的産生,論證極端重要,尤其是涉及億切身利益的時候,要有自己的聲音。現在人的環保理念,比當年又有瞭提高,環保是每個人的事情,沒有社會廣泛配閤,不可能達到目的。這本書的意義,遠不止圓明園防滲之爭本身。
評分作者是我中文係的師弟,舉賢不避親,大力推薦。對於新聞學科的研究者而言,這是一個完備的田野案例,告訴我們記者是如何做新聞的,各方力量又是如何博弈的,在成為政策法規的過程中,媒體人到底發揮瞭什麼樣的作用。難得,作者留下大量的材料,包括記錄和照片,所以,我是從“後颱”這個角度來讀這本書的,進而,我覺得本書有學術研究的價值。
評分幾乎是齣版之後第一時間從朋友那裏要來的書。太好看瞭,尤其是聽證會部分,酣暢淋灕。圓明園事件對於我們那批環境科學的學生來說,可能是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而那個時候我們可能並不知道這個事情前前後後有多麼難。有人記錄下瞭這些,真好。
評分讀的很順。不過結尾有點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感覺。可能是此時的輿論監督氛圍更加艱難瞭吧。基本上沒有再有那樣的集體討論環保公共事件的情況瞭。有什麼問題動輒成為公共事件,隻能等官方通稿。某種程度來說各方都沒有形成一種就事論事的習慣。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真的好難,某些人把它等同於全盤否定自己吧?另外, 本書成稿於2007年,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纔齣版,畢竟已經過去十五年瞭。且沒有補述一點最近十年圓明園的變化。有些遺憾。
虽然没有去过圆明园,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次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每次教学,心中都会充满痛惜与愤怒。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竟被侵略者放火烧成了灰烬!每次教学,都会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和锻炼,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为“落后...
評分这是一部让你看完第一段话,就想一气呵成读完的全景式报告文学。在一个个真实、跳跃的文字中,在一件件生动、起伏的事件里,我看到的是赵老师身为记者、环保主义者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通过一帧帧圆明园防渗事件画面的展开,我清晰地感受...
評分2021,0503。 第一次知道圆明园 是在中学的英语课上 每个人要知道圆明园的英文怎么说(考纲的考点之一) 后面跟圆明园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去过北京几次 也没得空去看一眼 2005年 我12岁 对圆明园防渗事件没有很深的印象 翻开这本书才认识到 原来圆明园防渗这件事当年这么轰动 文...
評分看完了,给五星,没得说,虽然还有很多瑕疵。想说的话很多,在短评中写不下了,于是就把我在豆瓣的第一篇书评献给这本书吧。 圆明园事件恰好发生在我的大学期间,发生在我大量修习专业课的阶段。虽然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特别去关注这件事,但其启蒙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最后的...
評分把自然的湖泊变成塑料盆 一次自然知识的普及,一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绝佳样本 ——读《圆明园防渗之争》有感 《圆明园防渗之争》的word文稿在出版前曾经到过我手里,虽然我是一名编辑,但是那会儿想着,一件发生在16年前的事情,今天的人为什么会要看,对于读者来说,这些内容...
圓明園防滲之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