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夏目漱石唯一自传体小说 看大作家与苦闷生活相周旋
《路边草》是夏目漱石唯一的自传体小说,作者以一种旁观的角度,客观冷静地描述了自己所处的境遇与处理事情的前后经过,行文中他讲述了性格问题及童年经历如何影响健三现在的生活。尤其在与妻子的夫妇关系中,作者甚至将健三为何总是与妻子冷言相向的原因一点点地剖析出来。
作为一本自传体小说,夏目漱石非常慷慨地让读者大尺度地接近自己真实的生活,虽然现实生活中的他可能不善言辞、弄巧成拙,但作品中的夏目漱石对所有事情的幕前幕后都了然于心:有分析,有反思;有对他人的温情,有对自己的苛责。
作品中的夏目漱石更加立体,其心理描写之细腻,洞幽察微之敏锐,让读者不得不感慨一代文学大师精准的人性把握能力与老到的语言文字功底。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重要的文学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出生于东京官吏之家,一八九〇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英文专业。一九〇〇年赴英留学,一九〇二年归国后,在东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夏目漱石兼具东西方文化素养,早期致力于俳句创作,后创作小说,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明暗》等。
故事尾声说,不存在真正解决的事情,一句也没有提起之后情节的发展。今后夫妻关系如何?岳父下场如何?姐姐身体如何?姐夫生计如何?兄长生活如何?养父养母又如何? 作为读者渴求一个确切的答复,然而因为这是自传性的小说,答复只能往作者生平里找了。书中常有“体弱”“家贫...
评分通篇充斥着令人疲倦的人情世故,夏目漱石构建出了一个丝毫没有温度的小圈子,无论是亲子还是兄弟姐妹还是夫妻之间,似乎都没有半点感情纽带,只靠着金钱与约定俗成的人情规则维持着关系,这种人与人间的孤独感令人心寒。夏目以旁观者的冰冷视角塑造了一个自传意味很强的角色,...
评分 评分我少读夏目漱石的作品,仅仅知道他写的《我是猫》,而且读的章节都不够全。《路边草》一书,读得艰辛,且不易,不易的地方正在于他的笔法及风格较为“涩”。 或许除了翻译的因素,从他的字里行间,隐约感到了生活的疼痛,与人生的曲折。这种“涩”的表现大多在这里。夏目漱石...
评分图书馆借读【2】 整个故事非常淡,里面的人物都带着些瑟缩的秋色,秋天的路边草,黄侵蚀了绿,可是绿总会再冒出来。文中形容健三夫妻关系,比喻成拉扯绷紧又会慢慢恢复的皮筋,韧性,生活里粘糊的韧性,这也是健三和他亲友的关系。 开头写小雨迷蒙时健三与一个男人的相遇,彼此...
生活
评分换成某些现代主义写法(厄普代克、库切、杜拉斯)来写书里那些琐事的话我一定是看不下去,夏目用极简的写法描绘出非物质主义知识分子的生活,看的时候像听一首古典音乐一样能感受到悠闲安静背景下的苦涩生活。非常适合晚上看。
评分按译后记所言,小说剧情基本映射于夏目漱石的现实生活。除此之外,小说思考的问题是人情。人天生存在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二律背反:人偶然地出生,偶然地背负着人情,却又必然地承担人情的侵扰,或者说,责任。那么,既然一切都是偶然,皆非我所欲,我又有什么责任呢?这就是健三的困惑——“责任不在我,责任不在我啊!”姐姐一家,哥哥,养父养母,岳父一家,在健三看来(实际亦然),都是对他生活步调无尽的延宕。健三在思考人情的偶然性之时,却并未放弃责任的必然。所以读者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健三收入并不低,也能觉察人情而引起的金钱关系使健三一家多么捉襟见肘。关于人情的困惑,再次放大,则是人际之间的不相理解。这即是健三与妻子之间的问题。夏目漱石把人情问题都摆上了台面,那之后呢?似乎没有太启发性的论述。另外,小说的叙述也越轴过多。
评分净是些琐碎的事啊,可真实的人生不就是琐碎吗?普通人如我,能把琐碎连接成文章还能令人产生共鸣吗?
评分净是些琐碎的事啊,可真实的人生不就是琐碎吗?普通人如我,能把琐碎连接成文章还能令人产生共鸣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