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新书《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将于2019年9月出版,敬请期待。
豆瓣链接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4876/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重磅新作。
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
葛剑雄,林达 ,余世存,张鸣,马勇,张广天,周濂,刘苏里,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骆玉明,李淼 ,郑培凯盛赞推荐。
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 至 晚清,划分神学谶纬期 、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哲学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叛”、佛学的产生,直到隋唐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至今仍有影响,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
本书叙述的就是两大周期之中政府的格式化、民间的反抗,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本书特点
1、《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作者郭建龙重磅新作,“帝国密码三部曲”之二 。
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剖析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2、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 。
为何东汉党锢之祸成为汉代权力哲学的分水岭?
唐代的佛教如何成为继玄学之后帝国统治哲学的接续力量?
王安石对科举制的改造,如何影响到明清文化的僵化?
……
洞悉大一统政府的统治逻辑,探寻历代王朝的治理秘密 。
3、本书的核心观点: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是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
中国哲学并非枯燥无味的思想集合,而是在历史跌宕起伏进程中的曲折发展,其间也充满了斗争、合纵连横和妥协,其间经历神学谶纬期(两汉)→ 玄学自然期(三国、魏晋)→ 三教开放期(五代隋唐)→ 经世致用期(北宋)→ 道学封闭期(南宋、金元)→ 实学兴起期(明清)等阶段。
本书叙述的就是过程之中政府的格式化、民间的反抗,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4、本书与传统的中国哲学史有两大区别:
⑴传统哲学史大都以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主要叙述点,而本书则从秦汉统一开始讲起,只叙述大一统时代到来之后的思想流变。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寻找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由于与现在都处于大一统时代,秦汉时期对现实的影响要比之前更加显而易见。
⑵传统哲学史以罗列每一派的具体观点为主。哲学家的许多观点都是类似的,读者也无法从中找到思想演化的轨迹。
本书则更加注重讲解中国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如何演化、为什么这么演化,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5、数十位学者、媒体人一致推荐
葛剑雄,林达,余世存,张鸣,马勇,张广天,周濂,刘苏里,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骆玉明,李淼 ,郑培凯 等数十位学者、媒体人盛赞 。
独立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出版作品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
“帝国密码三部曲”: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即将推出)
——读郭建龙老师《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有感 正像郭老师在书中所言,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们都在努力为自己的政权寻找合法性。他们或是像汉初的统治者那样强调天人感应,试图运用神学谶纬将上天的权威与自己的执政联系起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性,或是试图通过树立三纲五常等一系列...
评分从财政密码的后记中了解到作者的三部曲计划,其中财政军事都较“实”,以现代眼光梳理不难得到雷海宗式的洞见;而哲学则较虚,对当代人而言则是“国学”的一团浆糊,若要厘清恐怕超出了本书的容量。 《密码》紧扣哲学与政权关系的线索,跳过了诸子百家,直接从中央帝国创造或者...
评分从财政密码的后记中了解到作者的三部曲计划,其中财政军事都较“实”,以现代眼光梳理不难得到雷海宗式的洞见;而哲学则较虚,对当代人而言则是“国学”的一团浆糊,若要厘清恐怕超出了本书的容量。 《密码》紧扣哲学与政权关系的线索,跳过了诸子百家,直接从中央帝国创造或者...
评分一向喜欢郭老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又不掉书袋的叙述方式,翻完《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对于我这个哲学系的人来说,倒是也读出了许多专业哲学书籍少有的乐趣,特别是,作者的着眼点集中于知识和权力的关系,集中从如何论证(在我看来也是驯服)中央帝国的合法性,来进行历史的...
又填补了一块知识空白。这么多年其实我一直没有弄明白儒佛道法。作者梳理高度复杂的议题很厉害。以前我一直困惑为什么号称儒教熏陶孔孟后人礼仪之邦礼法悠远流长今人素质却这么堪忧,当然书里没有谈这个话题。不过弄清楚千年风云变幻下的精神荡拓确实大大增强了对传统文化了解。话说,到现在民间还在信着金木水火土那一套啊。
评分花一晚上读完了。谶纬、政治、经学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作者研究这些应该花了不少时间做资料准备工作;对中国历代对对经学和统治合法性做一个专题研究是有价值的。
评分为了书中体现出的自由,五星!
评分绕过百家,独辟蹊径,郭建龙要是写中华史,应该比沉浸在讲故事和文献综述的易老师更有独立的史观。魏晋部分没有沉到玄学里,有一种克制的美感。抬高考据派贡献的思想意义,是新论。不过,越到后面感觉写得越疲惫赶落,粗线条的概述和论断不断增多。章节内部前后衔接不流畅,老有倒车重复的阅读体验。叙述的诡计,技巧性地略过了对今古文经时间重合段的解释,不够实在。对唯物、无神和马主义的引申与比附,私货味儿太重。细节值得推敲的也不少,比如王充不一定是要迎合皇帝,也可能是避祸;《阐释与过度阐释》是三位学者的论争集,是否算艾柯写的书有待商榷;“一个叫蔡伯喈的人”,感觉不知道这就是蔡邕;还有许显纯成徐显纯之误;P82有脱字。完全不提百家,似乎也不能讲透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性格,复杂问题还是遗憾地简单化了
评分很难把这本书作为一本严肃的书籍来读。作者阅读量大,想要把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政治思想串联起来的野心也很大。但是,这本书的论证并不严谨,对很多史料的解读浮于表面,想要将中国古代和西方国家做比较的部分非常缺乏深度。比如在说到政治与宗教的这一章里说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英诺森四世的争斗,其他的都不管,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和中国古代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和我们所理解的帝国完全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人民能够反对帝国皇帝却很难反对封建主和诸侯。国家的概念都不一样,作者就能通过四五行字得出轻易的结论,我非常怀疑这本书的严肃性。此外书后的参考书目里全是古籍经典,没有二手的解读、解释和别人的理论,这有史书就能分析难道是意淫?不好就是不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