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作者:[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出品人:新思文化
页数:787
译者:栾力夫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12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89845
丛书系列:开放历史
图书标签:
  • 历史
  • 奥斯曼帝国
  • 土耳其
  • 土耳其史
  • 世界历史
  • 世界史
  • 历史文化
  • 近代史
  • 奥斯曼帝国
  • 历史
  • 土耳其
  • 帝国兴衰
  • 中东史
  • 奥斯曼王朝
  • 军事史
  • 帝国统治
  • 1453年
  • 帝国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强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世界的十字路口,国运兴衰牵动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徙到亚洲的最西端,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土耳其人拥有草原民族一贯的凌厉作风,而他们的灵活与包容则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仅仅经过三位开国苏丹的励精图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国”自立,在欧洲留下战无不胜的威名。

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苏莱曼大帝陈兵维也纳城下——鼎盛时代的奥斯曼帝国,为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建起新的繁荣,被汤因比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在亚洲,它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带领伊斯兰世界回归了团结与强盛。这一切,使得奥斯曼帝国在那个帝国时代无往不利,成为“三洲两海、东方西方、世界中心伊斯坦布尔的主人”。

随着世界现代的降临,奥斯曼帝国却落后了。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站上历史变革的潮头,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沙皇俄国、拿破仑帝国、大英帝国,与东方强权奥斯曼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1683年奥斯曼军队再度围攻维也纳遭遇惨败,从此,“胜利”愈发成为一种奢望:奥斯曼帝国在军事、制度、科技上都被欧洲赶超了。帝国尝试过种种维新道路,新与旧的交锋异常残酷,一些大臣甚至苏丹为了改革事业献出了生命。

帝国的改革亦步亦趋,而世界近代的帝国主义争夺和民族独立运动却来得无比迅猛。1821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爆发独立战争;同时期的埃及也自立门户。此后,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中东和非洲领土上陆续分裂出二十多个国家。其中很多国家迅速沦为英国、法国、俄罗斯等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最终,奥斯曼帝国本身也在“一战”战败后倾覆。六百年世界帝国的历史成了被人怀念、叹惋的过去,而现代土耳其以一个共和国的面貌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土耳其的跌宕国运中,中国读者能找得到祖国的影子,也找得到很多国际现状的根源。那段帝国时代是欧亚两洲,乃至整个世界近代不可磨灭、无法回避的历史记忆。

【编辑推荐】

1. 奥斯曼帝国史,即土耳其的古代、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世界近现代变迁必不可少、又常常忽略的一块拼图。奥斯曼帝国的国运兴衰,强时称霸欧洲,弱时被欧洲赶超、欺凌,加上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使得土耳其成为理解近代全球力量变迁绝好窗口。从这里,你在了解土耳其自身的同时,也将从另一个视角理解现代欧洲和现代中东的形成。

2. 历史读者的感官盛宴!本书作者曾受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称赞,说作者兼为“形象刻画的大师”和“叙事写作的大师”。《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作为作者的生涯收官之作,完美诠释作者的大师文笔。傲视欧亚群雄的伟大苏丹,被守旧势力烧死在塔楼中的维新大臣……洋洋洒洒的奥斯曼历史,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

3. 土耳其时政局势动荡,牵动欧亚两洲乃至全世界的神经。这个地处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之交,背负数百年奥斯曼帝国传统的国家,为何如此重要?这部奥斯曼帝国通史将给你答案。

4. 土耳其旅游访古、感受风情的必备读物。土耳其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国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这本书让你不再对土耳其一无所知,你将对伊斯坦布尔的街巷、伊兹密尔的古城、地中海岸的秀丽风光都有不一样的亲切。

5. 你是否是诺奖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粉丝?那么《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也将让你一见如故!这是《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白色城堡》等书背后的历史布景。

6. 土耳其与中国同为亚洲文明古国,到了近代又一同沦为欧洲主导的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的落后被欺者。近代的土耳其史称“西亚病夫”。是什么导致了中土两国的相似命运?了解土耳其的历史命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近现代世界。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贝尔福,(1904—1976)第三任金洛斯男爵,苏格兰历史学家、作家、记者。

1925年,贝尔福从牛津大学历史系毕业,随后开始了记者和专栏作者生涯。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贝尔福作为贵族子弟,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在情报部门工作。1944年到1947年,贝尔福赴英国驻开罗使馆任职,总管宣传部门,从此开启了他与中东、土耳其的不解之缘。

1947年之后,贝尔福回到自由职业。终其一生,贝尔福不是在伦敦居住,便是在中东游历,成为中东事务和历史的专家。1952年,贝尔福受英国政府委托,写作了一部经典而极富争议的土耳其国父传记,即《阿塔图尔克:一个国家的重生》。此后他还创作了一系列历史作品,包括《希腊肖像》(1956)、《埃及肖像》(1966)、《两海之间:苏伊士运河的建造》(1968)、《摩洛哥》(1971)、《圣索菲亚大教堂:一部君士坦丁堡的历史》(1972)等。《奥斯曼帝国六百年》(1977)是他写作生涯最后一本书,雕琢多年,但他生前却没能看到这本人生集成之作的出版。

目录信息

序 幕 001
第一部分 帝国的黎明 011
第一章 013
第二章 030
第三章 042
第四章 065
第五章 079
第二部分 新拜占庭 091
第六章 093
第七章 109
第八章 126
第九章 141
第十章 162
第三部分 帝国之巅 183
第十一章 185
第十二章 196
第十三章 207
第十四章 229
第十五章 247
第十六章 263
第十七章 279
第四部分 衰败之种 301
第十八章 303
第十九章 330
第二十章 350
第二十一章 372
第二十二章 385
第二十三章 398
第五部分 死敌俄罗斯 423
第二十四章 425
第二十五章 436
第二十六章 445
第二十七章 454
第二十八章 469
第六部分 改革的时代 495
第二十九章 497
第三十章 523
第三十一章 547
第三十二章 569
第三十三章 582
第三十四章 607
第三十五章 627
第七部分 末代苏丹 649
第三十六章 651
第三十七章 667
第三十八章 692
第三十九章 714
第四十章 730
后 记 75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老婆是学土耳其语的,我也在土耳其工作过三年多,渐渐的对奥斯曼这个老大帝国感兴趣起来。 首先要说的是,中文世界尚没有一人一书明明白白地治奥斯曼史写奥斯曼史,没有中国人能写好奥斯曼史。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硬件,不会奥斯曼语,土耳其语,谈何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史?当...  

评分

从起始到成长、再到衰落和解体,似乎奥斯曼帝国也逃不出这个铁律。按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归纳,四个阶段之间的起承转,不外是“挑战”和“应对”之间的对立统一。挑战的一方,即有可能来自内部,也有可能来自外界逼迫和压力,还有可能是不可抗拒的天灾,帝国可能脱胎换骨于成功应...  

评分

归功于原作者和翻译者,如此冗长的大几百年的奥斯曼帝国史,阅读起来十分流畅。文章脉络清晰,语句通俗易懂,译者的注解即时到位,对于欧洲史涉猎浅薄的我,真的是一本打开眼界的好书。从中对中世纪后的欧洲史,宗教史等等都十分深入,打开了我的知识大门,激发了我对欧洲历史...  

评分

这本跟字典一样的书,终于被我看完了。作为我十字军东征系列的衍生读物,这本书看的很出戏,出戏的原因是和十字军东征这个主题相比,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是个更加值得研究,更加宏伟的主题。 和一系列XX史一样,读这类书需要耐心和消化,因为大量你不熟悉的人物,制度,环境都对你...

评分

这本跟字典一样的书,终于被我看完了。作为我十字军东征系列的衍生读物,这本书看的很出戏,出戏的原因是和十字军东征这个主题相比,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是个更加值得研究,更加宏伟的主题。 和一系列XX史一样,读这类书需要耐心和消化,因为大量你不熟悉的人物,制度,环境都对你...

用户评价

评分

【2019087】想也知道不好写,不到八百页,六百年,平均一年不到一页半。我知道不能这么算,可还是忍不住要这么算【喂】就通史来讲,走马观花是难免的,但作者的针线活儿做得真好,花色适宜,疏密有致,把一个大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写得那叫一个起伏跌宕千回百转。除了迷信、能打、手足相残的“优良”传统,印象最深的还是帝国上升时期那与众不同的、开明而实用的奴隶制度,它别有怀抱地吸收了异教徒中的精英分子 ,巧妙地避开了统治阶级世袭制可能带来的风险,神奇地实现了真正的唯才是用。另外,后半本儿对十九世纪欧洲列强乍看像发神经、细想是坏心眼儿的种种“制衡”行为多有展现,全程翻白眼儿,看完以后整个大脑都被斗大的“贱”字填满了【喂】#每月打卡

评分

【2019087】想也知道不好写,不到八百页,六百年,平均一年不到一页半。我知道不能这么算,可还是忍不住要这么算【喂】就通史来讲,走马观花是难免的,但作者的针线活儿做得真好,花色适宜,疏密有致,把一个大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写得那叫一个起伏跌宕千回百转。除了迷信、能打、手足相残的“优良”传统,印象最深的还是帝国上升时期那与众不同的、开明而实用的奴隶制度,它别有怀抱地吸收了异教徒中的精英分子 ,巧妙地避开了统治阶级世袭制可能带来的风险,神奇地实现了真正的唯才是用。另外,后半本儿对十九世纪欧洲列强乍看像发神经、细想是坏心眼儿的种种“制衡”行为多有展现,全程翻白眼儿,看完以后整个大脑都被斗大的“贱”字填满了【喂】#每月打卡

评分

【2019087】想也知道不好写,不到八百页,六百年,平均一年不到一页半。我知道不能这么算,可还是忍不住要这么算【喂】就通史来讲,走马观花是难免的,但作者的针线活儿做得真好,花色适宜,疏密有致,把一个大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写得那叫一个起伏跌宕千回百转。除了迷信、能打、手足相残的“优良”传统,印象最深的还是帝国上升时期那与众不同的、开明而实用的奴隶制度,它别有怀抱地吸收了异教徒中的精英分子 ,巧妙地避开了统治阶级世袭制可能带来的风险,神奇地实现了真正的唯才是用。另外,后半本儿对十九世纪欧洲列强乍看像发神经、细想是坏心眼儿的种种“制衡”行为多有展现,全程翻白眼儿,看完以后整个大脑都被斗大的“贱”字填满了【喂】#每月打卡

评分

奥斯曼帝国尤其吸引我的一点在于,它在1300年之后相当于世界历史很晚近的时间里,汇集了前所未有的地域和文化多样性。这是一种中国古代史或者别的很多历史没有的体验。要带领伊斯兰世界,要征服欧洲,要在地中海上四处征讨,到了近代要对抗俄罗斯帝国,要压制巴尔干民族主义,要和欧洲列强玩合纵连横,还要国内改革。历史上你可能再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忙活的帝国。

评分

利用假期读完这本厚近800页,70万字的奥斯曼帝国史,非常值得一读。我一向对回教及相关文明不感兴趣,但此书改变了我的看法:1、奥斯曼帝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伊斯兰帝国(如阿拉伯),而是一个“天下”,既是伊斯兰的天下,又是罗马帝国特别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这种继承包括了多民族、宽容宗教、疆域等诸要素。2、与中国有太多可以类比的因素,尤其是18世纪以来从衰落走向现代化改革,东西方两个“病夫”面临的局面相似,改革目标相似,国民对帝国旧日迷梦和传统文化的自豪相似,改革稍有成就即回归旧制度的”厉害国“模式竟也相似,国际与国内精英阶层公认的独裁者哈米德二世同时是普通国民眼中的爱国英雄,他治下的帝国回光返照与今日我国相似之处尤不可胜数。3、作者为老派英国人,写于70年代,因此将英国写得光明正义,此处可稍留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