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国家的许多人开始相信,东亚经济将会迸发奇迹。日本会主导世界经济,中国也将紧随日本。亚洲国家开始被冠以“虎龙”之名,不仅这些亚洲国家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神话,同时整个东亚也被视为一个文化和经济共通的统一体,且这个统一体的上升势头不可阻挡。
作为在东亚地区做过20年报道的资深记者,作者斯塔威尔深入研究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他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展示了发生在亚洲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情况,揭穿了西方世界对东亚的迷思和误解,同时他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极速爆发,而令一些国家则渐失活力。
作者深度分析了以下三方面:土地政策、制造业和金融业。土地改革对亚洲经济体的成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土地改革启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步伐,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他认为,只有制造业和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是不够的,国家需要“出口指导原则”,政府需要以此向企业施压,促使它们实现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在金融领域,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并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同时,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模式也是本书讨论的重点。作者指出,中国重工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已经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但消费品行业仍有差距。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趋于恶化,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乔.史塔威尔,《中国经济季刊》的创办人、《经济学人》知名撰稿人,曾出版《亚洲教父》中文版畅销10万册以上,长期担任《经济学人》驻北京记者,《金融时报》称其为有关亚洲商业为何以及如何发展的“流言终结者”。
《亚洲大趋势》,更恰恰的说是东亚及东南亚大趋势,因为经济更具代表性。 作者乔·斯塔威尔主要论述的事,一个贫穷落后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同时具备三要素: ①土地革命,将地主土地分给广大的农民百姓,推广家庭农业精耕细作实现产出最大化。充分挖掘农业潜力,因为落后国家...
评分不错! 作者认为亚洲经济发展历程一般都在三个方面取得成功: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生产、还有就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历程,最后只有日本,韩国和台湾取得成功,成功迈入发达国家行业,(香港,新加坡属于离岸金融中心,不在此列)而发展初期,...
评分历史大潮浩浩荡荡,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政治、民主、经济政策、地理气候、受教育程度、自然资源、人口等等到底什么因素才真正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同为亚洲国家或地区,韩国、台湾、日本、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却...
评分我读完全书后惊讶于后面关于注释及补充注解都有长达50页左右的内容,感慨于作者的严谨。 整体来看作者做了非常多的实地调研和了解,非常推荐想借此书开拓对亚洲主要经济体近几十年发展路径理解的朋友读一读。 有朋友的书评提到认为此书的理论构建非常简单,得出结论不严谨,我...
评分不错! 作者认为亚洲经济发展历程一般都在三个方面取得成功: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生产、还有就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历程,最后只有日本,韩国和台湾取得成功,成功迈入发达国家行业,(香港,新加坡属于离岸金融中心,不在此列)而发展初期,...
《亚洲教父》作者全新力作,作为真正的亚洲通,作者在这本书的的观点和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的主题演讲的很多观点完全一致,我相信各界精英,应该马上脑补一下,为什么要看这个书了。
评分2014/6/29-7/6阅读。作者通过对亚洲的观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框架:先土地改革搞农业,然后通过鼓励出口加速工业,同步辅以有管制而非自由的金融。
评分当一个国家认为自己发现咧创造财富的秘诀而无法继续做出政策调整,这个国家就开始变弱; 中国体制改革缓慢,创造更多的社会摩擦,导致重大经济代价; 中国不仅要提高技术能力,还需要完善体系架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中国变成先进国家。 又时候想着挺悲哀:中国在需要一个邓小平这种改革家的时候却是维尼这种卡特式的人,希望中国有足够的韧性挨过这个阶段。
评分嘲讽了自由市场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只是失败的神话,给出真正实用的建议:土地改革成为家庭农业模式,最大挖掘农业潜力和吸收劳动力,促进公平竞争并积蓄财富;推动保护本土制造业,以出口能力作为扶持企业优胜劣汰的标准;引导金融服务农业和工业目标,再逐步放松资本管制。不迷信理论,目标远大笃实前行
评分《亚洲教父》作者的新书(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