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是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石川九杨写给普通人看的中国书法简史,文笔简洁而不失趣味;200多幅书法作品,贯穿3500年中国书法史,带我们走进书法艺术的美学殿堂,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重温书写的记忆。
全书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解读从王羲之到孙过庭、唐初三大家到颜真卿、北宋三大家到明代诸家、清朝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等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风格。
以笔触为线,书中例举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如《曹全碑》《兰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卷》等,辨析不同时期的字形在笔触的速度、深度和角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阐述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在书法演变的发展历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迁。
石川九杨
1945年出生于福井县。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部。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京都精华大学教授。著有《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书法的终结》(1990 年获三得利文艺奖)、《日本书法史》(2002 年获每日出版文化奖)、《近代书法史》(2009 年获大佛次郎奖)等。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是“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很自豪自己生在中国,并且能写得中国汉字,虽然离“书法”二字的境界还很遥远,但是无论如何,你我能欣赏汉字书法的美,也是一份幸福的情操。作为中国的邻国,并且在古时就到中国学习传承...
评分现在的人动笔写字是越来越少了,顶多是抄写笔记的时候写上几页就不错了,用键盘、手机上的虚拟键盘倒是越来越多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提笔忘字。而用五笔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也各有千秋:前者拆不开的字就只好抓瞎,后者不认识的字也就无计可施。需要用笔写字的而且需要经常写...
评分在书店偶遇的小品类作品,讲八分体隶书的波磔、行书的笔触、初唐以后楷书的书刻同源,以及书法个人风格的发展。 最为读者所诟病的是作者关于笔触古法二折、王羲之以后三折的一家之言,但作者也为这一说法(以及书法石刻相互影响等一系列观点)列举了许多特点鲜明的佐证材料,倒...
评分 评分在书店偶遇的小品类作品,讲八分体隶书的波磔、行书的笔触、初唐以后楷书的书刻同源,以及书法个人风格的发展。 最为读者所诟病的是作者关于笔触古法二折、王羲之以后三折的一家之言,但作者也为这一说法(以及书法石刻相互影响等一系列观点)列举了许多特点鲜明的佐证材料,倒...
“咚——嘶——咚——嘶”什么的,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
评分写得不涩又经得起细读。请出版更多石川さま的书!
评分特~別~好~
评分(86/108)书法比绘画难鉴赏,内在趣味更隐匿。笔触(速度、深度、力度、角度、距离)的艺术,它的临场感戏剧感,它的一个字就是一个天地(内外压),不是写过的人,我想终究难以体会。只能大概抓个脉络,比如材质从甲骨到礼器、石碑、竹简、绢帛、纸张(横竖)、印质地,比如甲骨文连接天地的垂直美学,金文线形字界,篆书粗细均匀,引线书写意识(波磔),古隶拓本美学(风化风蚀骨格)与刻简于石,汉隶横画起伏、波磔、参差感体现的力量速度角度,书圣横画右上扬与回转、点画省略和成熟二折法,北朝石刻纸笔状与三角形、上小下大,初唐楷书刻书统合与三折法、留白,狂草的戏剧性,颜体字形肥大蚕头燕尾(松弛),北宋三大家笔触汹涌、结构倾斜不均、多折法,元代飞白与条幅,明代笔豪开合扭曲连绵,清代无限微动黏着宿墨。一种无意识的浮现。
评分引你走进书法美学殿堂,重温我们书写的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