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石川九杨
出品人:浦睿文化
页数:264
译者:傅彦瑶
出版时间:2018-8
价格:58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568179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书法
  • 艺术
  • 艺术史
  • 日本
  • 石川九杨
  • 历史
  • 浦睿文化
  • 海外中国研究
  • 书法史
  • 中国书法
  • 艺术史
  • 传统文化
  • 书法学习
  • 历史知识
  • 笔墨纸砚
  • 汉字演变
  • 文人修养
  • 书法欣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是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石川九杨写给普通人看的中国书法简史,文笔简洁而不失趣味;200多幅书法作品,贯穿3500年中国书法史,带我们走进书法艺术的美学殿堂,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重温书写的记忆。

全书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解读从王羲之到孙过庭、唐初三大家到颜真卿、北宋三大家到明代诸家、清朝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等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风格。

以笔触为线,书中例举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如《曹全碑》《兰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卷》等,辨析不同时期的字形在笔触的速度、深度和角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阐述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在书法演变的发展历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迁。

作者简介

石川九杨

1945年出生于福井县。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部。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京都精华大学教授。著有《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书法的终结》(1990 年获三得利文艺奖)、《日本书法史》(2002 年获每日出版文化奖)、《近代书法史》(2009 年获大佛次郎奖)等。

目录信息

序言 何谓书法史 ·001
第一章 古代宗教文字的诞生——甲骨文、金文 ·003
文字的诞生/ 甲骨文美学/ 金文美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正书体金文
第二章 政治文字的出现——篆书 ·014
字界的形成/ 笔画的形成/ 发展阶段的篆书—《石鼓文》/篆书的典范——《泰山刻石》/“记录”与“书写”/“引”线“引”画的时期
第三章 融美于石的文字——隶书 ·028
何谓古隶/ 拓本美学/ 风化、风蚀美学/ 骨格刻法美学/ 刻简于石
第四章 刻于石上的政治文字——两种汉代隶书 ·038
何谓汉碑/ 书写的形成/ 刻石隶书的进化过程/ 刻法进化论/ 从刻法看八分体的历史/ 行书石碑的刻法
第五章 何谓“书圣”——王羲之 ·055
书之起源/ 始于王羲之/ 二折法的新阶段/ 终于王羲之/ 王羲之的普遍性/ 书信表现的新意/ 青出于蓝的王献之
第六章 石上书法的美学——北朝石刻 ·071
剧变的时代/ 行书刻法的发展史/ 石刻书法的历史/ 石刻的万花筒——《龙门造像记》/ 刻在石板上的墓志铭
第七章 书之典范——初唐楷书的形成 ·088
楷书,典范之美/中国书法史的分水岭/初唐楷书三大名品
第八章 交响乐般的书法——狂草的诞生 ·103
反动的王羲之书风草书——孙过庭《书谱》/ 第二种草书——狂草的历史/ 书法的戏剧性发展
第九章 书法风格的诞生——颜真卿 ·110
颜真卿的新意/ 观《多宝塔碑》/ 何谓“蚕头燕尾”/ 笔锋灵动的所到之处
第十章 书法史的汇流、结合点——北宋三大家 ·137
歪字的诞生/书中之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卷》/多折法的诞生——黄庭坚《松风阁诗卷》/王羲之行草的继承——米芾《蜀素帖》/北宋三大家的新表现/文人的书法,士大夫的书法
第十一章 书法史的变调——元代诸家 ·153
启蒙书法的出现—元代前期/ 元代书法的多样性/ 字形特异的“章草”笔锋——元代后期/ 飞白的出现/ 条幅的出现
第十二章 书法最后的乐园——明代诸家 ·170
明代书法的三个特色/ 笔触扩张的姿态
第十三章 亡国恨歌——明末连绵草 ·181
明末连绵草的历史位置/ 连绵印象的所到之处/“草”的含义/ 十人十色,十人十触/ 成熟于明代的长条幅
第十四章 传统书法的解体、书法的自立——清代诸家(上) ·194
象征书法解体的扬州八怪/ 折法解体前传/ 无限微动笔触产生新奇的字形/ 书法的近代化、艺术化/ 隶书与扬州八怪/ 无限微动笔触的杰作——金农、郑燮、杨法/ 无限微动笔触带来的多彩书法
第十五章 篆书、隶书的发明——清代诸家(下) ·211
毛笔篆隶的发明/ 表现力减弱的清朝书法/ 无限微动笔触的发展/ 王羲之书法的终结/ 清朝的书论/ 石之北,纸之南—北碑南帖论/ 用于书写石刻文字的逆入平出法
第十六章 名为篆刻的书法——明清篆刻 ·228
印的历史/ 印与字的区别/ 印与篆刻的区别/ 朱文与白文/ 邓石如的革命/ 印欲成字/ 刻触的显现/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书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是“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很自豪自己生在中国,并且能写得中国汉字,虽然离“书法”二字的境界还很遥远,但是无论如何,你我能欣赏汉字书法的美,也是一份幸福的情操。作为中国的邻国,并且在古时就到中国学习传承...  

评分

现在的人动笔写字是越来越少了,顶多是抄写笔记的时候写上几页就不错了,用键盘、手机上的虚拟键盘倒是越来越多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提笔忘字。而用五笔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也各有千秋:前者拆不开的字就只好抓瞎,后者不认识的字也就无计可施。需要用笔写字的而且需要经常写...  

评分

在书店偶遇的小品类作品,讲八分体隶书的波磔、行书的笔触、初唐以后楷书的书刻同源,以及书法个人风格的发展。 最为读者所诟病的是作者关于笔触古法二折、王羲之以后三折的一家之言,但作者也为这一说法(以及书法石刻相互影响等一系列观点)列举了许多特点鲜明的佐证材料,倒...  

评分

评分

在书店偶遇的小品类作品,讲八分体隶书的波磔、行书的笔触、初唐以后楷书的书刻同源,以及书法个人风格的发展。 最为读者所诟病的是作者关于笔触古法二折、王羲之以后三折的一家之言,但作者也为这一说法(以及书法石刻相互影响等一系列观点)列举了许多特点鲜明的佐证材料,倒...  

用户评价

评分

“咚——嘶——咚——嘶”什么的,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

评分

写得不涩又经得起细读。请出版更多石川さま的书!

评分

特~別~好~

评分

(86/108)书法比绘画难鉴赏,内在趣味更隐匿。笔触(速度、深度、力度、角度、距离)的艺术,它的临场感戏剧感,它的一个字就是一个天地(内外压),不是写过的人,我想终究难以体会。只能大概抓个脉络,比如材质从甲骨到礼器、石碑、竹简、绢帛、纸张(横竖)、印质地,比如甲骨文连接天地的垂直美学,金文线形字界,篆书粗细均匀,引线书写意识(波磔),古隶拓本美学(风化风蚀骨格)与刻简于石,汉隶横画起伏、波磔、参差感体现的力量速度角度,书圣横画右上扬与回转、点画省略和成熟二折法,北朝石刻纸笔状与三角形、上小下大,初唐楷书刻书统合与三折法、留白,狂草的戏剧性,颜体字形肥大蚕头燕尾(松弛),北宋三大家笔触汹涌、结构倾斜不均、多折法,元代飞白与条幅,明代笔豪开合扭曲连绵,清代无限微动黏着宿墨。一种无意识的浮现。

评分

引你走进书法美学殿堂,重温我们书写的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