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是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石川九杨写给普通人看的中国书法简史,文笔简洁而不失趣味;200多幅书法作品,贯穿3500年中国书法史,带我们走进书法艺术的美学殿堂,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重温书写的记忆。
全书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解读从王羲之到孙过庭、唐初三大家到颜真卿、北宋三大家到明代诸家、清朝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等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风格。
以笔触为线,书中例举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如《曹全碑》《兰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卷》等,辨析不同时期的字形在笔触的速度、深度和角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阐述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在书法演变的发展历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迁。
石川九杨
1945年出生于福井县。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部。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京都精华大学教授。著有《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书法的终结》(1990 年获三得利文艺奖)、《日本书法史》(2002 年获每日出版文化奖)、《近代书法史》(2009 年获大佛次郎奖)等。
自此小淘气上学之后就发现原来所要面对的事情实在是比之前所想象的要多得多。首当其冲的便是他那惨不忍睹的书写。虽然知道一年级的孩子能力有限,你也不能指望他写的字有多么的好看,但是满作业本的鬼画符还是让我痛下决心送他去上了书法班。 说起书法这东西,其实还是蛮奇妙的...
评分 评分阅读的第一本书法史类书籍。生动有趣,刚刚开卷就被吸引。甲骨、金文、篆书和隶书,感谢作者和译者引领我一点点漫步优雅美丽的中国书法长路。阅读后,去看字帖的心情十分强烈,是感染到了作者对书法之美喜爱吧。 通读全书,看到了鸟虫样的金文、修长的篆书、波磔优美的隶书;看...
评分现在的人动笔写字是越来越少了,顶多是抄写笔记的时候写上几页就不错了,用键盘、手机上的虚拟键盘倒是越来越多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提笔忘字。而用五笔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也各有千秋:前者拆不开的字就只好抓瞎,后者不认识的字也就无计可施。需要用笔写字的而且需要经常写...
评分在书店偶遇的小品类作品,讲八分体隶书的波磔、行书的笔触、初唐以后楷书的书刻同源,以及书法个人风格的发展。 最为读者所诟病的是作者关于笔触古法二折、王羲之以后三折的一家之言,但作者也为这一说法(以及书法石刻相互影响等一系列观点)列举了许多特点鲜明的佐证材料,倒...
折法笔触
评分写得不涩又经得起细读。请出版更多石川さま的书!
评分折法笔触
评分一天刷完,但未能完全理解。全书最后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在书法方面还没有构筑起新的文化。”让我感觉到无尽的惆怅,强弩之末,美人迟暮,就是这种感觉吧。
评分楷书的形成时间过程和练字过程相反,可能和多数人的想法也相反,楷书是最后一个形成的完整字体,综合了隶,草多种书体的优点,在晋代二折法行草书基础上,综合了北朝石刻艺术的折法,形成三折法,才在初唐诞生了严肃紧张的楷书,由此才知道,石刻上的书法可能和实际书写的纸上文字有差异,宋代开始讲究笔触,形成书体的个性化表现风格,正是书写者体会到了笔触的复杂,才会有表现的可能,行书遍及,清代突破了笔触的三折法,形成多无限微折,于是诞生了金农这样的类印刷体,形成了书法的多种个性化。这是看完后的要点总结。可以说,日本人细致入微的观察,从笔触这个角度切入,有深意。好书,非常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