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出版社1960年联合出版的版本翻译。
对市民来说,他们的城市意味着什么?为使城市形象生动难忘,城市设计者应做些什么?
为回答这些问题,林奇对洛杉矶、波士顿和泽西城市民的一些体验作了研究,依据在现场的调查和访问中取得的大量资料进行文化、艺术、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标准——形象性(Imageability),并且阐述了它对于城市的新建和改造所谴责的价值。
本译本是林奇THE IMAGE OF THE CITY 一书在中国大陆的首个中译。收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师丛书”。
该译文由项秉仁(现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译出,原载于《建筑师》丛刊第19~22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90年重新整理出版了这册单行本。
该版只印行2310册,故很少有人知道。
凯文·林奇(Kevin Lynch),芝加哥人。曾经是赖特(F.L.Wright)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城市规划的经验。生前为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
本科的时候老师力荐此书,可由于自己当时的轻浮与躁动,一直没有近下来去给自己扫盲,现在终于有了点时间可以慢慢的品味书中的乐趣了。不得不说,凯文林奇是很有洞察力的,当读完这本书,自己有种近乎疯狂的崇拜他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通过自己的调查,给我们指明了...
评分有三种人,第一种人自以为是神,喜欢从一团麻的现实中捕捉或者建立秩序和逻辑,一不小心就会用力过猛。第二种人总是喜欢批判别人,批判完前者之后,建立自己的秩序,然后开始大力宣扬。第三种人,盲从前两者而不知所以然。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会在这三个角色里面来回转换,直...
评分 评分看到华夏出版社的学术译作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拿到手果不其然,行文风格依旧不适合国人阅读,这样水准的译作不如直接把早先的再版。推荐直接看老版本的《城市的印象》,朴实易懂,网上也有电子版,弄这样的翻译真是作孽。
城市规划里的老牌书籍,反正线上线下听过的老师都会推荐这本书作为规划和设计原理的拓展。比较出名的版本是华夏出版社的《城市印象》,这本机械工业的《城市的印象》翻译比较硬,插图也很老,个人感觉这类总结概念性的专著还是读前者版本比较舒服。另外,城市意象涉及到的基本原理,和摄影构图学以及地理学真有点一脉相通的意味,如果当时讲地图美学之类的时候,能够用到本书第二章里关于三个城市主要成分、次要成分,以及根据现场勘察而绘制的城市视觉形式图的话,效果估计很不错
评分经典之作,但必须结合jacobs来修正。没人喜欢混乱的城市,也很少人喜欢单调的城市。当然最后部分也暗含了多样性的想法
评分引发对于城市的思考,开始回想自己对于城市的会议,哪些是模糊片段,哪些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评分我分不清东南西北应该是跟我所在的城市有关,良好的拥有标志性建筑的街区能给我指引方向。现在的所生活的郊区,过于规整的道路没有边际没有标志更容易让人产生迷惑而迷路~~附录的关于人类养成辨认方向的内容很有意思
评分实在太难读了.勉强“翻”完。然后读相关易懂书籍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