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孝(1933—2016),生於愛知縣,東京大學文學部國史學科畢業,專業為日本古代史,曾任青山學院大學名譽教授。著作有《律令國傢和古代的社會》(岩波書店)、《古代國傢的足跡(大係日本的曆史·3)》(小學館)、《飛鳥·奈良時代》(岩波少年新書)、《曆史中的天皇》(岩波新書)等。
周萍萍,先後畢業於南昌大學、南開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和2007年分彆公派留學於日本山梨大學和日本國學院大學各一年。研究方嚮為日本社會文化和日本文學。現任外交學院外語係教學副主任兼日語教研室主任。
■一部日本早期曆史的入門之書,一場反思文化根基的探索之旅。從“倭”到“日本”,見證日本國傢誕生的過程。
■本書並非從考古學意義上勘察日本古老的曆史,而是講述“日本”國號的由來、日本國傢體製建立的過程,囊括日本早期曆史/上的一係列大事件;將日本置於東亞區域背景中,從更廣闊的角度,觀察東亞國際關係怎樣塑造瞭日本國傢的特性。
■日本曆史學傢、青山學院大學名譽教授的代錶作,數十年思考的結晶:以文化相對性的理念,擺脫日本曆史研究的瓶頸,開闢一個新時代。
■“新書”是誕生於日本的獨特齣版物。它的特點是:輕盈——小而緊湊,大多為十萬字,通俗易懂,節奏輕快;優美——題材廣泛,可讀性強;深度——著者皆為名傢,皆為一時之選。
“岩波新書”在日本被稱為“修養新書”,以培養現代人的現代性文化修養為己任,緻力於知識的普及與更新。
“岩波新書精選”係列從岩波書店齣版的3200種“新書”中嚴格挑選齣十三部作品,選書、翻譯、做書,曆時五年,精心翻譯,精心編輯,並邀請瞭專傢校譯。編者試圖從“岩波新書”的大花園裏采擷幾朵,以饗讀者。
早期日本的曆史,隻能從中國的史書和東亞各國的古代文獻中略窺一二。本書從“日本”國號入手,按照“倭”到“日本”的發展脈絡,講述瞭日本作為一個國傢誕生的過程。其間,派遣遣隋(唐)使、發現金礦、引進姓氏製度、建立律令製、佛教傳入、創造假名文字等大事件,都對日本的曆史進程起到瞭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而日本與中國、朝鮮半島各國的交流尤為重要——既有文化貿易往來,也有紛爭與戰亂。早期日本國傢的特點、日本民族的個性正是成形於這種復雜的國際關係,今日日本與周邊國傢的矛盾,其根源也深埋於這段古老的曆史之中。
——读“岩波新书精选”的《日本的诞生》、《日本的汉字》和《日本的神话》 按照“岩波新书”主编在书前《致中国读者》里的说法——“新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小而紧凑’”,“字数上大约为十万日文字左右”。之前,我对这样的定义是一无所知的。选择购买这三本书,纯粹是书名里的...
評分——读“岩波新书精选”的《日本的诞生》、《日本的汉字》和《日本的神话》 按照“岩波新书”主编在书前《致中国读者》里的说法——“新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小而紧凑’”,“字数上大约为十万日文字左右”。之前,我对这样的定义是一无所知的。选择购买这三本书,纯粹是书名里的...
評分——读“岩波新书精选”的《日本的诞生》、《日本的汉字》和《日本的神话》 按照“岩波新书”主编在书前《致中国读者》里的说法——“新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小而紧凑’”,“字数上大约为十万日文字左右”。之前,我对这样的定义是一无所知的。选择购买这三本书,纯粹是书名里的...
評分——读“岩波新书精选”的《日本的诞生》、《日本的汉字》和《日本的神话》 按照“岩波新书”主编在书前《致中国读者》里的说法——“新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小而紧凑’”,“字数上大约为十万日文字左右”。之前,我对这样的定义是一无所知的。选择购买这三本书,纯粹是书名里的...
評分——读“岩波新书精选”的《日本的诞生》、《日本的汉字》和《日本的神话》 按照“岩波新书”主编在书前《致中国读者》里的说法——“新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小而紧凑’”,“字数上大约为十万日文字左右”。之前,我对这样的定义是一无所知的。选择购买这三本书,纯粹是书名里的...
普及書,作者總結的古代國傢製度包括:1,以天皇為中心,包括攝政關白、院等職位的政體;2,領土五畿七道;3,傢族製度;4,假名與漢字閤用;5,神佛閤一的宗教意識及《古今集》為代錶的審美意識和自然觀(p. 191),然後從日本原始時代講到這些製度的成立。因為這五點已經很有概括性,所以可以當作日本平安中期以前的斷代史。關於日本古代國傢究竟如何成立,從直木孝次郎、井上光貞,到石母田正、都齣比呂誌,乃至網野善彥都有專著論述,本書的觀點基本上都是認可度最高的一些,包括東亞局勢是日本國傢形成的最直接因素(我覺得甚至是最關鍵的因素),國傢是7-8世紀成立。一個小亮點是對比吐蕃、東南亞,這一點之前未注意。另,第44頁“魏國設置一大率”翻譯錯誤,主語應是“邪馬颱國”。其餘也有單詞錯誤,比如“邏輯”譯為”理論“
评分學術綜述的感覺,古代日本史,日本國名的由來。關於為什麼中日同時進行“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結果卻不同,作者認為,日語中對於新事物的新詞的創造而中文不接納新詞,導緻民眾被教育成本不同,參與程度也不同。曄哥說這是把政治經濟問題推到語言身上的狗屁理論。
评分介紹瞭日本這個民族齣現的曆史成因,討論“日本”這個名稱的來源,狹義與廣義的涵蓋範圍。並介紹瞭與之相對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多個方麵的變遷和對現代日本文化影響至深的文化齣現的曆史成因。算是一本快速瞭解日本文化、民族根源於成因的好書。
评分這本書不是一部講日本曆史的書。是講“日本”這個概念如何在華夏文明和朝鮮半島諸國的影響下産生和被接受的。雖然一小節一小節的非常短,但太泛泛瞭,有點沒有日本史知識的支撐,挺不好讀的。
评分主綫梳理得比較明快,特彆是唐代東亞文化圈國際政治那幾章算是補充瞭很多重要的知識盲區。主要扣分的點是作者想著力論述的“日本”國名以及“日本”意識,首章引入,中間正式定名那一段閃迴,最後收束總結,都說得磕磕絆絆,閃爍其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