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散文》收入作者所寫主要散文作品共102篇。 我國散文創作的革故鼎新齣現在20世紀的“五四”時期,散文形態實現瞭從古代嚮現代的劇變,散文也成為瞭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關於這一時期的散文創作盛況,魯迅是這樣描述的:“散語言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麯和詩歌之上。這之中,自然含著掙紮和戰鬥,但因為常取法於英國隨筆,所以也帶有一點幽默和雍容……”而林語堂散文,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貌自成一傢。
林語堂(1895-1976),原名玉堂,福建龍溪人。畢業於聖約翰大學。1919年去美國留學;後轉赴德國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歸國,任北京大學英文教授。1932年起,編輯《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抗戰開始後,赴美國任教,並從事寫作活動。著有《翦拂集》、《大荒集》等。
之前看了《京华烟云》,据说他是为了仿效红楼梦,但是我怎么读怎么别扭。红楼梦宣扬女权,可我不认为《京华烟云》有这样的思想。我看到的也只是对女性的要求。 所以这次看林的散文觉得不明白他何以成为一个大家。在我看来,只是个男人在纪录他的思想和生活,似自己的理想国。
評分???? 感想: ???? 我和林语堂的初次“遇见”,是在北京高晓松的杂书馆。在众多书中,我唯一能认识的就是林语堂。那时候我高二,还没读过他的书,不喜欢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 ???? 在杂书馆,我读的第一本林语堂的书是《京华烟云》,读的我如痴如醉。隔天就在北京图书大厦买了读...
評分总是因为那些青山的缘故 ——重读林语堂之一 文/张素闻 十四五岁读林语堂的时候,囫囵吞枣一晃而过,三十岁,重新遇见林语堂,看到这个满面带笑,穿旧式的中国长衫,爱美,爱生活的人,忽然,心灵为之震。他17岁便入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24岁入哈佛大学文...
評分林老师的作品给人的干净是大气不失细腻。一直中西兼修的林老师,他的作品现在读来,还是那么合适,没有丝毫和时代脱节的感觉。我想 有思想的东西就是有长久生命的。林老师的大气,可以用挥墨做剑,与精神主义,唯心主义PK不会像某些读过几年洋文,就连放个屁,喝口水都要悟出个...
評分之前看了《京华烟云》,据说他是为了仿效红楼梦,但是我怎么读怎么别扭。红楼梦宣扬女权,可我不认为《京华烟云》有这样的思想。我看到的也只是对女性的要求。 所以这次看林的散文觉得不明白他何以成为一个大家。在我看来,只是个男人在纪录他的思想和生活,似自己的理想国。
林大師真是個有滋味的人~
评分正是我此時的生活態度
评分林語堂的小說《京華煙雲》當年硬著頭皮都讀不下去,如今從圖書館藉來這本散文,重蹈覆轍,同樣是學貫中西、纔華橫溢的文學大師,為什麼我就不喜林,對錢鍾書的文字卻是持捲心喜百讀不厭呢?
评分林大師真是個有滋味的人~
评分詼諧幽默,趣味人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