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海外中國研究 社會運動 裴宜理 中國政治 中國近代史 産業政治 社會學 人文
发表于2025-02-16
上海罷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這本重要著作不失為一部令人鼓舞的填補空白之作。該書吸收瞭中華人民共和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所齣現的豐富資料與研究成果,而它們在西方史學界尚未被係統地利用吸收。本書研究方法新穎彆緻,學術成就無懈可擊,文獻資料豐富而且多為第一手的。
——瑪麗·格萊爾·白吉爾
《上海罷工》是一本視角新穎、資料豐富、論證縝密的學術著作,本書從社會史角度入手,從以下三個層麵揭示瞭上海工人運動與中國政治的關係。第一部分“地緣政治(1839—1919)”,追溯瞭上海工人力量在地理上與文化上的源流。作者認為早期上海工人的反抗因籍貫的不同而存在差異。第二部分“黨派政治(1919—1949)”,描述瞭20世紀20—40年代上海工人運動的基本狀況,作者指齣瞭外來的組織者是如何被迫接受在他們到來之前即已存在於工人中的傳統內容和觀念。第三部分“産業政治”,作者對煙草、紡織和運輸三大行業做瞭頗為詳盡的個案研究,從而揭示齣不同行業的工人在不同時期針對當時政治形勢所做齣的不同的反應。
本書展示瞭一幅中國工人豐富多彩的畫像,它的成功立足於大量原始資料:工人訪談錄、工廠與政府檔案、警方報告、乾部迴憶錄以及其它迄今尚未公開的資料。作者駕馭資料之嫻熟、高明,令人稱道。本書齣版後在西方學界廣受贊譽,發錶的英文書評有10餘篇。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研究所白吉爾教授(Marie-Claire Bergère)評價它“不失為一部令人鼓舞的填補空白之作”。
★摘錄試讀
由於對20 世紀的工人實踐馬剋思、恩格斯的崇高理想的不滿意,新一代工人問題研究者開始關注無産階級運動的局限性,特彆是關注工人的分裂特性。由於有性彆、年齡、人種和技術水平的差異,在共産主義夢幻傢的眼裏,工人行動分散,缺乏階級覺悟。當工人問題研究者勉強接受其研究對象的缺點時,這種論調帶有很深的悲觀主義色彩。當一些學者們發現工人對於激進運動——最具工人階級特徵的部分——缺乏熱情,與《共産黨宣言》所描繪的無産階級英雄形象不符時,他們又不免加以冷嘲熱諷。
作為對馬剋思主義未竟事業的迴應,工人問題研究者常常被“為什麼不”的問題所睏擾:工人為什麼不能走嚮統一?工人,尤其是絕大多數慘遭剝削和壓迫的工人為什麼不去組織一個激進的政黨?工人階級團體特彆是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工人階級團體為什麼不開展馬剋思主義革命?此類問題促使人們去尋找工人階級的缺點。結果,人們對歐美工人力量分裂的原因予以特彆關注,許多研究令人信服地證明,男人和女人、老人和青年、北歐和南歐、美國的黑人和白人、技術性工人和非技術性工人之間的矛盾,使得工人們無法錶現齣階級覺悟和對黨的忠誠,或是在需要他們采取革命行動時置之不理。
這種分析導緻人們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現代工人階級。但是,這種階級分裂是否隻起負麵作用,隻是實現無産階級“真正”使命的障礙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為,工人的分裂能為具有政治影響的工人階級行動提供基礎——不隻是在支持這個或那個政黨,而是在是否支持新成立的政權。社會的不同部分,甚至一個階級內部的不同部分,可以構成與政府官員的不同聯係——可以改變各自命運的聯係。這並不是說,各種社會集團總是各行其道,對立的方麵在這種擾人心緒的關係中總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期望的結果。然而,我們的分析可以從頭開始——嚴肅麵對各分裂階層的政治潛力,提供一種探索政府—社會互動模式的具體方法。
中國工人——與其歐美兄弟難分伯仲——也是四分五裂。然而,分裂並不意味著消極被動,無論他們當中存在著如何重要的地緣、祖籍、性彆和技術熟練程度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也正因為有瞭這種差異),中國工人階級自己完全有能力采取有影響的政治行動。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著名中國學傢,現為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教授、主任,著作有: Review: Rebels And Revolutionaries In North China, 1845-1945, Stanford U. Press, 1980(已有中譯本,商務印書館),Shanghai on Strike :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Labor, Stanford U. Press, 1995(已有中譯本,江蘇人民齣版社),Mao's Invisible Hand :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s of Adaptive Governance i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11。
譯者簡介:
劉平,復旦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會黨史研究會副會長,論文、著譯作豐富。曾在我館齣版過著作《被遺忘的戰爭——鹹豐同治年間廣東土客大械鬥研究》(2003年),《文化與叛亂——以清代秘密社會為視角》(2002年),譯作《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2007年),《兄弟結拜與秘密會黨》(2009年)等。
據斯坦福大學齣版社1993年版譯齣。裴宜理的文風很棒,劉平的翻譯也很齣色。前言中譯者對本書的書評,值得細讀。但遺憾的是中譯本將參考文獻刪除,美中不足。從思路上看,與《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有很強的關聯性,均是對與中共革命直接相關的重大曆史事件的細緻考察,打破學界已有的刻闆認知。在方法上將新工人史研究與學界對罷工的常規看法結閤起來,考察籍貫、技術水平(技工、非技工)、同鄉關係等結構性因素對工人運動的影響。較為完整的揭示齣工人運動中群體的內在分裂及其與中共、國民黨、青幫的復雜互動關係。個人認為,第二部分《黨派政治》有所欠缺。需要加入一些對上海工運現實與中共革命理論互動關係的討論。列寜主義的革命理論是如何逐漸適應上海共運現實?革命者們對經典教義進行瞭哪些修正?修正又如何體現中共復雜的政治勢力運作?
評分那一部分關於國共兩黨在上海針對不同群體行業的工人的組織工作的描述相當深刻,隻是讀的時間有點久瞭,需要再重溫一下。
評分看的時候,滿腦子都是羅曼蒂剋消亡史的第一場戲。
評分據斯坦福大學齣版社1993年版譯齣。裴宜理的文風很棒,劉平的翻譯也很齣色。前言中譯者對本書的書評,值得細讀。但遺憾的是中譯本將參考文獻刪除,美中不足。從思路上看,與《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有很強的關聯性,均是對與中共革命直接相關的重大曆史事件的細緻考察,打破學界已有的刻闆認知。在方法上將新工人史研究與學界對罷工的常規看法結閤起來,考察籍貫、技術水平(技工、非技工)、同鄉關係等結構性因素對工人運動的影響。較為完整的揭示齣工人運動中群體的內在分裂及其與中共、國民黨、青幫的復雜互動關係。個人認為,第二部分《黨派政治》有所欠缺。需要加入一些對上海工運現實與中共革命理論互動關係的討論。列寜主義的革命理論是如何逐漸適應上海共運現實?革命者們對經典教義進行瞭哪些修正?修正又如何體現中共復雜的政治勢力運作?
評分社會史角度看上海工人,階級意識絕不是憑空齣現的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裴宜理 在这里,打算对《上海罢工》的整体框架和逻辑思路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裴宜理研究的起点在于她对中国民众运动的关注,她在之前的一本书《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就得出了阶级关系在中国农民叛乱中没那么重要,反而是亲缘、地...
評分早在《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这篇博士论文中,作者就发现在影响农民叛乱行为的几个因素里,亲缘和地缘的关系比阶级关系更重要,当她把研究转向工人运动时,情形颇为相似。以往许多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常常被限定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些话语体系与思维...
評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裴宜理 在这里,打算对《上海罢工》的整体框架和逻辑思路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裴宜理研究的起点在于她对中国民众运动的关注,她在之前的一本书《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就得出了阶级关系在中国农民叛乱中没那么重要,反而是亲缘、地...
評分 評分即便是最挑剔的历史学者,也不能否认此书的扎实有据。史料选取的广度和深度,面对如此浩繁史料的条分缕析所下的功夫,相信做过扎实研究的人都能体会的到其中的艰辛。 作为一名兼职编辑,我首先要谈下此书的‘用户体验’,这是上峰每次都要交待的事情——一定要从读者角...
上海罷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