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德]冈特·迪克(Gunter Dueck)
出品人:
页数:260
译者:朱健敏
出版时间:2018-5
价格:55.00
装帧:
isbn号码:978711159651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乌合之众
  • 管理
  • 企业管理,
  • 教育心理
  • 思维
  • 德国
  • 经营
  • 群体决策
  • 群体思维
  • 认知偏差
  • 社会心理学
  • 决策失误
  • 精英决策
  • 从众心理
  • 风险评估
  • 组织行为学
  • 领导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型企业里集中了大量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聪明的管理精英,然而他们聚集到一起往往会产生众多的群体性愚昧现象,导致企业得不到发展,甚至陷入衰亡的怪圈。

冈特·迪克在IBM德国公司担任技术总监20余年,对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负面现象进行的分析和思考。为什么这些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呢?因为他们想在任期内尽可能凭业绩获得高额奖金和其他个人经济利益。

为了达到业绩增长目标,他们让员工完成不切实际的任务指标,不合理地压缩开支,取消创新计划……任何创新和改革都首先考虑成本和短期内的收益,甚至不惜采取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等手段。

我们如何阻止群体性愚昧现象的产生?

1. 认识到群体性愚昧并非对权力和成功的贪婪。

2. 设法让员工主动努力而非被迫奋斗。

3. 通过逆向调整摆脱衰亡怪圈。

结束片面的高增长要求;

停止疯狂地增加工作任务;

放弃向下属提出过高要求;

重新理解和评价什么是优秀;

重新卓有成效地工作,而不是按以往规定工作。

作者简介

冈特·迪克 (Gunter Dueck)

曾担任数学教授,被称作"野人迪克",哲学家。后来担任IBM德国公司技术总监,直至2011年8月退休。目前以作家身份进行自由创作,同时还是网络活动家,从事商业传播和讲演,继续为改造世界孜孜不倦地出力。

目录信息

目录
01 群体性愚昧的本质 /1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没有团结成一个真正的整体,那么群体性愚昧就产生了。如果成员们追求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或者在实现整体目标的途径中缺少方法和能力,那么群体性愚昧同样会产生。
02 本是绝无可能,可我们还在尽最大努力 /27
我们不仅要认清超负荷工作和非现实的乌托邦计划的愚蠢之处,更重要的是制定现实的目标;拒绝一切赶速度,拒绝一切要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的要求;一切大的改革必须与其他部门联合起来进行。
03 人在压力下都成了爱耍小聪明的投机者 /67
超负荷工作、忙乱和气恼,加上工作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让我们成了爱投机的人,我们忘了工作的实际目的,只顾着让自己摆脱灾难。管理者本人以及员工都成了投机者,需要在生存斗争中证明自己。
04 繁忙的日常事务使我们失去了追求卓越的意识 /100
除了盈利最大化外,对企业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采取回避、隐藏或掩盖的处理态度,这是产生群体性愚昧的根源。
05 简化到只盯着最表面的问题 /119
如果情况告急,愚蠢的企业管理者总是先处理最表面的问题,那么他所采取的措施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6 从统计数据中寻求简单的成功之道 /133
从对某单一事件的研究中找出因果关系,并作为行动指南,这种做法似乎是产生群体性愚昧的最大源泉。
07 业绩数据造假,把责任推给别人 /163
企业通过增加任务压力或采用弄虚作假的办法建立的管理模式,是无法得到落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愚蠢地简单引入绩效考核体系,只会让员工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业绩数据造假,大家把责任都推给别人。
08 是什么将变革创新置于死地 /186
所有的创新、为客户所做的改进或经营模式的变化,都必须拿出具体的成本和效益数据,成本或许可以估计出来,而许多改革,例如较大的创新,无法预先计算出能增加多少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常常要反复盘算,最终可能还是放弃!
09 我们加热温度计,让老板知道外面温度高 /199
员工不堪压力,在完成的业绩数据上造假,从而得以蒙混过关。用造假来"装点门面",其实相当于扎瞎自己的眼睛。
10 各怀鬼胎的合作 /211
企业内的愚蠢团队不可避免地要在会议上"平衡"各自的利益,给自己"定位",为自己的部门争取好处。其结果就是无法沟通交流,最后不得不通过表决做决定。
11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个人 /224
我们就如生活在一个全景监控的圆形监狱里一样被观察着、被评判着。在这样的密集监控下,我们开始按监控者的期待去做事,我们的行为完全遵照某个领导的要求,忽视了企业的创新、社会责任、可持续性和创造性。
12 如何让我们一起变聪明 /237
我们能否同时做到以下这些方面:结束片面的增长要求;停止疯狂地增加工作任务;放弃向下属提出过高要求;共同重新理解和评价什么是优秀……
译后记 /25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目前看不行

评分

目前看不行

评分

难看的一本书,语言逻辑的幽默感因文化差异和翻译生涩而缺乏共情。字里行间满溢着德国人标志性的理智与傲慢,却缺乏管理实务中所必须的妥协的智慧,确不负作者“狂人”之名。

评分

描述的现象非常到位,大公司病的所有状况都感同身受,但是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的是,即使作为作者,一位有着20余年工作经历的高级管理者、也无法给出这些现象的具体解决措施。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创新来自愿景,变革来自被迫。所以还是要尽量的在工作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组建有着共同目标的小团队用爱好去一起打拼出梦想,机械的完成工作并非长久之计,也非立身之本。

评分

描述的现象非常到位,大公司病的所有状况都感同身受,但是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的是,即使作为作者,一位有着20余年工作经历的高级管理者、也无法给出这些现象的具体解决措施。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创新来自愿景,变革来自被迫。所以还是要尽量的在工作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组建有着共同目标的小团队用爱好去一起打拼出梦想,机械的完成工作并非长久之计,也非立身之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