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我们仨》 对杨绛先生这本书早就有耳闻,可读这本书最初的兴趣,还是出自于他的一生伴侣钱钟书先生,高中时读过《围城》,改编拍得电视剧也大致略过几眼。但对于他和钱钟书老人的生平并不了解,更不用说这本书所作的背景情况。所以以至于看到第二部我们失散了,我很是纠结的没...
评分朋友说过一句很犀利的话:现在网上的追悼会就像在赶场子,一旦哪个名人死了,谁都要来表示下,凑个热闹,哪怕他们对此人根本不了解,一部作品也没看过。 我不敢给这话公开点赞,因为相信这种事很多人做过。但我向来是不愿给陌生人悼念的,如果悼念,必要心存一些真实的情感,...
评分讀完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好一陣子,一直沒敢多寫心得,怕一寫觸動了心頭上脆弱的神經,對老人形單影隻的處境湧上不可收拾的哀愁。有時整理書架,一眼望見台灣時報繁體版和北京三聯簡體版的《我們仨》並列,就只想見分別在封面及封底楊絳微顫的筆觸寫下的:「我一個人思念我們...
评分昨天又忍不住看了一遍《我们仨》,虽然有淡淡的抹不去的伤感,但更多的是留在心中的美好。 如今,他们都不在了,但他们的故事却会一直流传下去。 我一直很喜欢,也很羡慕钱钟书和杨绛一家。 所谓幸福,大抵就是他们仨在一起的样子。 于是,我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1,做一...
评分钱钟书的《围城》,不是空前但也绝后,它那教人常看常新,时看时乐的本事,恐怕很难再有人可以复制和超越了。写《管锥篇》、《谈艺录》是做学问,写《围城》则是做人,像把人给做好,当然要比做好学问要难得多得多。 毋庸置疑,《围城》是伟大的作品,但使它伟大的...
82感情真挚 文笔细腻
评分真温暖的家庭,令人羡慕。第二部分写丈夫和女儿病重,文字流露的悲痛虽不多,但却让人实打实的感受到她压抑的伤心。第三部分的回忆中,喜欢看与圆圆有关的片段,聪明讨人喜欢,且一家人温馨愉快。文章不华丽,真情实意,算是稍微有一些了解了吧。
评分2019069纸质。二刷,一刷 几年前 印象不深。太爱了 爱杨老师的文笔 爱那个年代的环境 发生的事 漂泊 居无定所 与书有关的一切等等 除了“那十年”。现在是最美好的时代 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生活美好 物质过剩 宠物当宝 遍地屎尿 可以去哪里“探险”呢?只顾低头避及 还怎么抬头欣赏风景呢……
评分起初读完古驿道强忍着眼泪,而读后杨绛先生一人思念和附录书信后又尽是坚毅与温情。无论如何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读书和工作的精神值得敬佩与学习。世间多少家庭同是这样的“我们仨”,而世间又有多少家庭能真正这样“我们仨”。
评分在現在這個時代,錢、楊兩位先生這種細水長流相濡以沫的感情更顯難能可貴。字裡行間都能感覺出楊先生灌入其中的愛,即使故事都是些日常瑣事,也有一種讓人感動流淚的力量。 讀完古驛道部分好久沒能平靜下來,太難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