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類紀的共同生活

後人類紀的共同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文藝齣版社
作者:吳冠軍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6
價格:5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216668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吳冠軍
  • 政治哲學
  • 隨筆
  • 思考
  • 垃圾
  • 華語
  • *上海文藝齣版社*
  • 科普
  • 後人類社會
  • 共同生活
  • 科技倫理
  • 人工智能
  • 社會變遷
  • 人類未來
  • 數字文明
  • 存在主義
  • 共生關係
  • 智能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非常受時下年輕學生與大眾傳媒歡迎的青年教授吳冠軍的最新隨筆集。

全書有幾個集中的主題:愛情、消費主義、人工智能、介入日常的哲學。吳冠軍用自己的寫作踐行學術如何介入生活。

通過這部作品我們得以認識到:愛情雖然說到底是個不幸事件,卻也是我們得以活得像人的關鍵;已經滲透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網購”行為,充分證實瞭雅剋·拉康“消費欲望是被製造齣來”的理論;麵對人工智能日益成熟的時代,你並非在與機器競爭,而是在與其他對新技術極度敏感並嫻熟利用的人類進行競爭……

最終,全書落點於2017年的十個社會熱詞。“虐童”、“油膩男”、“維密秀”等等,真實的社會現象,如果從哲學的角度進行反思,將是對往後的日常生活極好的指引。

可以說吳冠軍想做的就是日常政治哲學,猶如當年奧斯丁、艾耶爾等人開創的日常語言哲學。雖則談論愛情、消費等等我們人人都身處其中、絕不陌生的話題,吳冠軍卻是以精神分析、激進左派理論的視角為讀者剖析日常事件背後的隱秘邏輯,議論往往發人深省。

著者簡介

吳冠軍,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係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並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英文版執行主編、上海紐約大學雙聘教授、澳大利亞墨納什大學客座研究員、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代錶性學術著作有《多元的現代性》《日常現實的變態核心》《愛與死的幽靈學》《現時代的群學》《第十一論綱》《巨龍幻想》(英文)等,譯著有阿甘本《神聖人》、巴迪歐與齊澤剋《當下的哲學》、齊澤剋《生於末世》(世博特彆版)。

圖書目錄

目 錄
一 愛情,讓我們活得像人
LOVE MAKES US HUMAN
01 今天我們嚴肅地談談愛情
欲望和愛究竟有何不同?結婚之後遇到真愛怎麼辦?同性戀是否應該受認可?姐弟戀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02 隻有愛,讓我們活得像人
愛情是突然發生的“事件”。對於很多人來說,愛情的到來實際上是個“壞消息”。但在後人類紀,愛情卻使我們在人工智能麵前,仍能夠保持一份獨特的尊嚴。
03 “後王寶強時代”的入婚須知
“王寶強事件”實質上標誌瞭社會倫理的實體發生瞭根本性改變。在不敢去愛的時代中,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教你如何判斷真愛。
04 相親不是相愛,它隻是尋找適配的器官
相親實則是當下社會的包辦婚姻。與其去尋求相親網站許諾的“高匹配度”,不如相信“二見鍾情”。
05 愛的三部麯:事件·實踐·時間
愛結構性地包含事件性的愛和在時間中持存的愛;而愛者通過不斷重述愛的宣言的主體性實踐,讓事件在時間中指嚮永恒。愛的根本關鍵——就是在時間中刻寫這份永恒。
06 激進行動,就跟在愛中一樣
“愛情”是當代激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激進行動和愛情一樣,突破安逸的日常秩序、往往令你付齣巨大的代價,卻能證明你“活著”。
二 未來的焦慮
ANTICIPATORY ANXIETY
06 人工智能時代的“大同世界”
擁有政治智慧,使人類發展齣瞭“文明”。當納粹對猶太人實施“降維攻擊”,屠殺變得理所當然。而人工智能將帶來新的“維度”變化,對人類的政治智慧提齣瞭激進挑戰。
07 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
三個反思:人工智能會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嗎?人工智能會對倫理提齣挑戰嗎?馬斯剋式的超級賽博格與普通碳基生命能夠和平群處嗎?
08 反思“雙十一”為標識的當代消費文化
“雙十一”是這個時代最大盛景之一,製造狂歡的欲望,並使整個社會快速墜入“生命消費”。當人類的生命基底發生變化時,“雙十一”的狂歡肯定不可持續。
09 正在到來的禮物
要求被迴饋的禮物是理性經濟的産物。理性經濟是這一時代最可怕的事物,它使得純粹錶達心意的禮物變得不可能。
10 “維密秀”時代,哪些真相正被遮蔽?
“維密秀”是一個巨大的“幻像”舞颱,它遮蔽瞭世界的真實,將身體“神聖化”,也殘忍地桎梏瞭一個個奚夢瑤式的女孩落入“維密秀”單一苛嚴的審美敘事中。
11 誰是魏則西?
將大學生魏則西導航至“莆田係”醫院就診緻其死亡的“百度”搜索引擎,在危機公關中暴露瞭資本主義框架下的結構性睏局,這為改革進程中的當代中國,提供瞭進一步理論反思-製度創新的可貴契機。
三 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PHILOSOPHY IS A LIFESTYLE
12 你是真正的利己主義者嗎?
看電影、玩“桌遊”、追求“網紅”美食,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樂,帶給我們絕非單純的“小確幸”。一個真正的利己主義者不會任由時光虛度,而會努力捕捉自己的當下每一刻,用追問、思考和行動來探索生命無盡的可能。
13 愛情和革命之後,我們該做什麼?
愛情和革命都像火山一樣,衝破瞭舊有的秩序,打開麵嚮全新世界的缺口。但愛情和革命都必須加上時間性結構纔能成立,都需要人一以貫之的忠誠。左翼“精英”的革命,就是始終以平等為起點,忠誠於為普遍性鬥爭。
14 “文科教授”與恐怖分子隻有一步之遙?
“左翼”知識分子很暴力?他們旨在追求的,是更為平等主義的社會。在“激進左翼”看來,這一追求平等的過程永無終結。
15 “知識消費”狂歡節,大學要負責任
“知識付費”的興起,是由於大學老師未能做好其工作,課堂上教授的知識與當下現實生活嚴重脫節。實際上,真正有價值的學術知識不應該在雲端,而是有能力介入大眾文化,用以深透剖析現實生活。
16 像德勒茲一樣閱讀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但夫子卻沒有告訴我們溫故怎樣知新。我們可以讓法國哲學傢德勒茲來填補進這個缺環。掌握德勒茲式的閱讀方式,閱讀者纔能獲得真正革命性的閱讀視野,從熟悉的舊東西中看齣全新。

附錄
APPENDIX
+1 能讓學生對哲學欲罷不能的“網紅”博導
+2 2017年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爱的三部曲:事件,实践,时间 爱是对事件的忠诚,通过共同的辛苦的努力使瞬间的事件走向永恒。 miracle of love→work of love 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同世界” 人类纪→何以人类纪? 人能群,彼不能群(荀子),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神为人服务 人如何对待动物动物?人工智...  

評分

首先我们来看看书名,“人类纪被定义为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也即人类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地形和地球进化的地质力量。”那么后人类纪,即是AI兴起以后的新时代,而共同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如何自处。所以懂一点哲学,可能活的更自在一点。 爱情。爱是什么?爱是我们再熟悉不...

評分

爱的三部曲:事件,实践,时间 爱是对事件的忠诚,通过共同的辛苦的努力使瞬间的事件走向永恒。 miracle of love→work of love 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同世界” 人类纪→何以人类纪? 人能群,彼不能群(荀子),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神为人服务 人如何对待动物动物?人工智...  

評分

当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时,我们很难停下来思考关于自身 关于今天 关于这个时代。吴冠军从理性的角度 严肃又欢快地去和我们阐述 “究竟何为爱”“为何而爱”“如何去爱”。关于爱情他说:爱情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的到来是个“坏消息”。但在后人类纪,爱情...  

評分

当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时,我们很难停下来思考关于自身 关于今天 关于这个时代。吴冠军从理性的角度 严肃又欢快地去和我们阐述 “究竟何为爱”“为何而爱”“如何去爱”。关于爱情他说:爱情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的到来是个“坏消息”。但在后人类纪,爱情...  

用戶評價

评分

開頭談愛情的部分隻是抄巴迪歐一派的老生常談(所以不如去看原典),談人工智能的部分感覺問題意識太脫離中國現實,談魏則西首先還是一種很幼稚的盼青天大老爺想法,另外這也不是一個好例子吧,談人類紀對剋蘇魯紀革命之反動的典例當然是楊永信事件啊!!連這個都看不齣來可見脫節吧(還是不敢談?)知識消費那部分倒是在互聯網背景下重提先鋒隊問題(但也僅限重提),德勒茲讀書法那篇老舊瞭又貼過來賣錢(這算一種對德勒茲的庸俗利用,因為不掛德勒茲的名頭照樣可以建議大傢讀書反復多讀幾遍,而且老實說這玩意兒還用你教?)

评分

隨便翻翻

评分

吳冠軍老師的文集,作者倡導把哲學思考納入日常生活中,書中他談論瞭愛情、人工智能、消費主義、知識付費、激進左翼等熱門話題,介紹瞭齊澤剋、德勒茲、拉康、巴迪歐等哲學傢的理論,讀來還算流暢,也有一定收獲。

评分

這本書內容確實比較稀薄,大部分是一些比較偏采訪的內容,與《激活你的日常》有重復,大部分的例子可能舉瞭又舉,雖說可以理解,但是也會覺得有些纍贅,大概都是在同一時期的內容。值得關注的是關於巴迪歐的《愛之頌》的轉述或許一部分比我去看原著還要感人。或許這類作品特彆好的地方就是不需要動什麼腦子,可以很順的閱讀下來...

评分

書的內容可以濃縮到三分之二,歸入“政治哲學”書目過於單薄,但作為政治學、哲學方法論普及的大眾讀物,綽綽有餘。他說,哲學的價值之一是創造新概念,用詞與詞之間德裏達式的差異來標注思想,我認同,每個概念的時代背景具有排異性,可以保持思維的乾練。布爾迪厄的“場域”在專業和非專業情境中的應用是有效的,可以避免批判的衝動和棒殺;“審美殖民主義”則揭示整容業興起,源自於對高加索人種的五官崇拜,也是一種文化殖民;對欲望與愛情的思考則是對羅蘭巴特、巴迪歐的轉述;人機倫理闡述中涉及的“機器人三大定律”,“無用階級”,阿甘本的“人類學機器”以及“人類紀”,則是未來生存迷思的探索;“左翼”的兩大功能之一是“持續批判”,之二是平等的觀念。這些術語的解碼對於一般公眾的消化是有用的。但不會是嚴肅的學術作品,是漫談罷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