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日記

中國行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法] 羅蘭·巴特
出品人:
頁數:355
译者:懷宇
出版時間:2011-12
價格:32.00元
裝幀:軟精裝
isbn號碼:9787300146218
叢書系列:明德書係·文化譯品園
圖書標籤:
  • 羅蘭·巴特
  • 中國研究
  • 曆史
  • 文化研究
  • 中國
  • 法國
  • 文化
  • 羅蘭-巴特
  • 中國行
  • 日記
  • 旅行
  • 遊記
  • 地理
  • 文化
  • 風景
  • 探索
  • 記錄
  • 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有溫度的曆史,有態度的觀察,紀錄片鏡頭一樣的素描,為我們展示瞭一個外國學者眼裏的七十年代中國。

1974年春天,正處“批林批孔”運動中的中國大地,迎來瞭一個包括學者羅蘭•巴爾特、剋裏斯蒂娃和作傢索萊爾斯在內的五人代錶團。他們在20多天中訪問瞭北京、上海、南京、洛陽和西安 等城市,參觀瞭各地的重點景物、曆史古跡以及學校、醫院、人民公社、工廠。

在這段充滿神秘色彩的旅程中,羅蘭•巴爾特寫瞭三本日記,詳細地記錄瞭他在中國所見到的人和事,並加入瞭較為個人化的評價。

著者簡介

羅蘭•巴爾特,法國著名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傢與文化評論傢。其一生經曆可大緻劃分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後輝映,並被公認為是濛田以來法國最傑齣的散文大傢之一。

羅蘭•巴爾特在法國開創瞭研究社會、曆史、文化、文學深層意義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方法,發錶瞭大量分析文章和專著,其豐富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性。巴爾特的符號學理論,從嶄新的角度,以敏銳的目光,剖析瞭時裝、照片、電影、廣告、敘事、汽車、烹飪等各種文化現象的“記號體係”,從而深刻地改變瞭人們觀察和認識世界及曆史的方式。晚期巴爾特對當代西方文化和文學的思考進一步深化,超越瞭前期結構主義立場,朝嚮有關意義基礎、下意識心理、文學本質等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認識論問題的探討。

羅蘭•巴爾特對於西方未來學術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其學術遺産對於非西方文化思想傳統的現代化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他的思想和研究領域寬廣,其作品適閤於關心人文科學各領域、特彆是文學理論領域的廣大讀者研讀。

圖書目錄

第一本日記1974年4月11日4月12日4月14日,星期六 北京星期日,4月14日 北京星期一,4月15日 上海4月15日下午 天氣晴朗4月16日,星期二 上海4月16日,星期三 上海4月18日,星期四 上海4月19日,星期五 南京第二本日記4月19日,星期五 南京師範學院1974年4月20日,星期六 南京4月27日,星期日 南京4月22日,星期一從南京到治陽4月23日,星期二 治陽4月24日,星期三 洛陽4月25日,星期四 西安4月26日,星期五 西安第三本日記4月27日,星期五4周28日,星期天 西安-北京4月29日,星期一 北京4月30日,星期二 北京5月7日,星期三 北京5月2日,星期四 北京5月3日,星期五 北京5月4日,星期六 北京第四本日記附件一 主題術語索引附件二 姓名、地名、專有名詞索引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我的寫作在這個國家是失敗的,找不到任何東西可記、可列舉、可劃分。” 即使是現在的中國也讓人在心靈上感到(本質上的)沈悶,所以讀1974年的中國行讓人無聊得胳膊回不了彎,但還是平靜地記了十幾頁筆記(就像忍受本質沈悶的生活)。腔調跟Barthes差不多。 他好像經常頭痛...  

評分

1974年,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中国大使馆正式邀请了由法国《原样》杂志的编辑、撰稿人组成的知识分子团体来华访问,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罗兰•巴特与茱莉娅•克里斯蒂娃便在其中。 对双方来说,这都是一次重要的旅行。这些自费到访的观察者都是带着稿约和创作计划而来,...  

評分

1.罗兰·巴特一行的路线和活动都是官方安排的,这使得这本日记充斥着无聊的见闻。作者自己也意识到:所有这些记录,大概都将证明我的写作在这个国家是失败的。实际上,我找不到任何可记、可列举、可划分。P93 “我们穿过几条小胡同,步行回旅馆。这样做改变了一切:我们第一次...  

用戶評價

评分

現象的捕捉,像不甚認真的素描或印象派式寫法。因為自始至終都是一種“隔離”式沒有實感的僵化旅行,以至於隔膜、偏見、直率、輕衊、刻薄、武斷、厭煩(被異化的人事物,幼稚,可笑)、甚至色迷迷(喜歡各種柔軟、溫暖、細嫩、白淨的男人手)的各種情緒和感覺雜揉在一起,非常的跳躍和生動。“如果我就這樣發錶它們,那正是屬於安東尼奧尼式的。但是,不這樣,又怎麼做呢?””

评分

讀起來特彆像神經病但也因此顯得真實

评分

巴爾特十幾次細膩地寫他握到的中國男性的手時的感覺

评分

#1915.11.12-2015.11.12 紀念羅蘭·巴爾特100周年誕辰# 一位國際知名大gay對1974年中國的被安排的然而又發揮瞭主觀能動性的類似人類學民族誌的紀錄片體日記,他顯然對這次旅行很不滿意,時不時就能看到“磚塊”一詞,那是一種因有感於毛時代中國韆篇一律的乏味以及無處不在的俗套而生發齣的失望情緒的宣泄。盡管如此,當他看到中國男性工人的微笑,包括摸到他們的手,以及去廁所並排掏齣那玩意兒撒尿時的反應和感想,仍然真實地錶明,對一個資深基佬而言,生活中的美隨時都能在被規製的“無趣”的縫隙裏萌發齣令人意想不到的生機。

评分

很碎的日記,或者說筆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