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地域文化”話語的建立,是國家觀念從“天下”轉移到“國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近代讀書人在國家意識和地方關懷的二重奏中,不斷調校音調,加入自己的聲音,建立起國家與地方的辯證統一關係,令地域文化認同成為近代國家觀念的一種表達。
本書文字淺白易懂,所引文獻豐富且生動有趣,有精英的也有民間的,有經典的也有俚俗的,如方志、族譜、小說、粵劇、鄉土教科書等等。讀者可以輕鬆地循著作者的論述,明晰在“地域文化”敘述框架下,“廣東文化”於晚清至民國年間形成的歷史過程。
程美寶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學教授,廣州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文化史,曾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月刊》、《史林》、《學術研究》、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Gastronomica: The Journal of Critical Food Studies等學刊及其他文集出版中、英、日文論文多篇;編有《平民老倌羅家寶》、《把世界帶進中國:從澳門出發的中國近代史》、《省港澳大眾文化與都市變遷》等書。近年致力於從聲、色、味幾個方面,探討華南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個跨地域的情景中漸次形成。
- 這本書出於2006年,當年我正於廣州工作,於學而優購得此書,當時讀來甚為費勁,好像沒有完成就把書擱下,及後輾轉送了出去。到過了幾年後想找來一讀時,竟遍尋不獲,透過二手書店的老板去找也找不到,讓人好生惋惜。 - 沒想到後來因緣巧合下,有機會與作者程教授於香港見面,...
评分该书的副标题为: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如作者在导论中所言“本书从这种地域文化观出发,企图进一步追寻这样一种文化观念如何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建构起来,并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展现。”(p13)作者下面一段话很好地总结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面地说,本研究企图以“...
评分该书的副标题为: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如作者在导论中所言“本书从这种地域文化观出发,企图进一步追寻这样一种文化观念如何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建构起来,并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展现。”(p13)作者下面一段话很好地总结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面地说,本研究企图以“...
评分夏日某夜,师友数人畅谈广东,言岭南一向有自己的个性,外加“山高皇帝远”,历来是国家权力难以触及之地。今日普通话与粤语的冲突,即是此看法的明证。 在旧的印象里,广东这一区域常常摇摆在国家大一统的边缘,更进一步讲——广东文化的特殊,意味着广东与中央的分离。 程...
评分该书的副标题为: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如作者在导论中所言“本书从这种地域文化观出发,企图进一步追寻这样一种文化观念如何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建构起来,并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展现。”(p13)作者下面一段话很好地总结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面地说,本研究企图以“...
程美宝教授深耕广东文化领域,最有利的因素是立足于香港,跳出圈外看圈内。
评分所谓“广东文化”的内容,除了随着国家文化的定义改变而更替外,也是这个地域范畴里活动的人群角力的结果。晚清士人从粤语类中原古音、追溯丘濬陈白沙等儒学正统,民初则从人种角度论证粤源于汉,所以,越是要强调地方文化的特色,也就越是要强调地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结果反而使(鄙弃本地的戏曲/方言等)地方特性边缘化。这种区域史研究也就不是为了以小见大,从地方尺度推广到国家尺度,而是分析一时一地的知识分子如何利用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构造自我认同,以将自己放在其世界观中有利的位置上。
评分所谓“广东文化”的内容,除了随着国家文化的定义改变而更替外,也是这个地域范畴里活动的人群角力的结果。晚清士人从粤语类中原古音、追溯丘濬陈白沙等儒学正统,民初则从人种角度论证粤源于汉,所以,越是要强调地方文化的特色,也就越是要强调地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结果反而使(鄙弃本地的戏曲/方言等)地方特性边缘化。这种区域史研究也就不是为了以小见大,从地方尺度推广到国家尺度,而是分析一时一地的知识分子如何利用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构造自我认同,以将自己放在其世界观中有利的位置上。
评分程美宝教授深耕广东文化领域,最有利的因素是立足于香港,跳出圈外看圈内。
评分該書宜作「華南研究」入門首讀書,其中數個案或許可有進一步研究擴展的必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