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中國

羅馬與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奧] 沃爾特·施德爾 主編
出品人:
頁數:284
译者:李平
出版時間:2018-4
價格:45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207364
叢書系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古羅馬
  • 海外中國研究
  • 比較曆史
  • 比較研究
  • 羅馬帝國
  • 世界曆史
  • 中國
  • 羅馬與中國
  • 曆史比較
  • 古代文明
  • 中西交流
  • 帝國興衰
  • 文化碰撞
  • 絲綢之路
  • 地中海文明
  • 中國曆史
  • 羅馬帝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一本關於早期中國與古羅馬帝國比較研究的論集,收錄瞭七位不同作者撰寫的專論,其中的五篇為提交給斯坦福大學2005年名為“帝國研究:比較視野下的古代中國與地中海文明史”國際會議的論文。各論內容涉及政治、法律、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等多個嚮度,提供瞭重新觀察、審視和反思中西方中古曆史的新視角與新方法。

著者簡介

【奧】沃爾特·施德爾(Walter Scheidel),1966年生,奧地利曆史學傢,維也納大學古代史博士。曾任教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剋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等。2008年至今任美國斯坦福大學人文學教授兼古典與曆史學教授。

圖書目錄

年錶 1
導言 [奧地利]沃爾特·施德爾 1
一 從“大融閤”到“初次大分流”:羅馬與秦漢的國傢構造及其影響
[奧地利]沃爾特·施德爾 10
1.孿生帝國? 10
2.環境 11
3.相似性 12
4.趨同 14
5.分流 20
二 古代中國與羅馬的戰爭、國傢結構與軍事機構演變 [美]內
森·羅森施泰因 25
1.戰爭與國傢結構 25
2.戰爭和統治階級 40
3.戰爭與政體 47
4.結論 53
三 帝國結構中的法律與懲罰 [美]卡倫·特納(高道蘊) 56
1.曆史的模式 58
2.法律與自由裁量權 64
3.帝王與法律 67
4.批評者 70
5.緻命的後果 74
6.叛國罪 77
7.肉刑 81
8.經濟上的處罰 85
9.遺産 88
四 宦官、婦女和帝廷 [德]瑪利亞·H.迪滕霍夫 92
1.古代世界宦官 92
2.宮廷宦官:舊中國的傳統 97
3.婦女和太監:“天然”的同盟 100
4.羅馬帝國的婦女和宦官 103
5.結論 110
五 羅馬和中國曆史上的指揮型和消費型世界帝國、貢賦和貿易
[丹麥]皮特·菲比格·班 113
1.導言 113
2.作為帝國産業的貢賦 117
3.貢賦和商業化:作為變換器的市場 127
4.帝國的消費形態 132
六 漢朝和羅馬帝國的禮物循環和慈善 [美]馬剋·愛德華·路易斯
(陸威儀) 137
1.中國的實踐 137
2.比較 148
羅馬與中國
3.結論 152
七 漢朝和羅馬帝國的貨幣體係 [奧地利]沃爾特·施德爾 154
1.介紹 154
2.古代中國前帝國時代的貨幣製度 156
3.秦漢時代的青銅貨幣 161
4.古代中國金銀貨幣的使用 175
5.古代中國貨幣樣式的發展 191
6.羅馬帝國貨幣形製的發展 192
7.賤金屬或貴金屬造幣 202
8.金屬主義和唯名論 213
9.經濟貨幣化 225
附錄 重量和麵額的術語 234
參考書目 23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從國傢構造、戰爭、軍事機製、法律、宮廷、經濟等方麵對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進行瞭對比。與其說是一種曆史學的研究,更不如說是一種極富社會學、人類學關懷的研究,是非常典型的近年來國際學術轉嚮的作品。總體而言研究的話題不算很新,但是能夠從總體上進行細緻的比較,也算是篳路藍縷,但從史料運用、方法論、論著的選用等等角度來說還遠遠不夠,這也是“比較史學”未來需要突破的地方,如何能夠運用不同時段、不同語言文字的史料,如何將社會學、人類學的理論融入到曆史學的研究之中,比較“什麼”,目的是什麼,最終的人文關懷是什麼,這可能是未來研究的突破口。

评分

內容很有意思但不是很深,主要是參考路徑,適閤快速入門,寫論文用,做比較研究做到最後哪個也做不好……譯者還是清華的老師……

评分

一般。

评分

從國傢構造、戰爭、軍事機製、法律、宮廷、經濟等方麵對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進行瞭對比。與其說是一種曆史學的研究,更不如說是一種極富社會學、人類學關懷的研究,是非常典型的近年來國際學術轉嚮的作品。總體而言研究的話題不算很新,但是能夠從總體上進行細緻的比較,也算是篳路藍縷,但從史料運用、方法論、論著的選用等等角度來說還遠遠不夠,這也是“比較史學”未來需要突破的地方,如何能夠運用不同時段、不同語言文字的史料,如何將社會學、人類學的理論融入到曆史學的研究之中,比較“什麼”,目的是什麼,最終的人文關懷是什麼,這可能是未來研究的突破口。

评分

讀過原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