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男,1950年9月生於北京,祖籍四川自貢。1966年畢業於北京楊閘中學。1969年1月到山西呂梁山區插隊落戶,先後做過六年農民,兩年半工人。1977年調入《山西文學》編輯部。先後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1984年畢業於遼寜大學中文係函授部。1988年轉為山西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同年6月加入中國作傢協會,1998年12月當選山西作傢協會副主席。2003年10月主動辭去山西作協副主席職務,同時退齣中國作傢協會,放棄中國作協會員資格。2004年3月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1974年發錶第一篇小說。迄今已發錶各類作品將近兩百萬字。係列小說《厚土》為作者影響較大的作品,曾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第十二屆颱灣《中國時報》文學奬。齣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紅房瞭》、《厚土》、《傳說之死》。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裏無雲》、《銀城故事》。散文隨筆集:《拒絕閤唱》、《不是因為自信》、《網絡時代的方言》。另有《東嶽文庫·李銳捲》(八捲)。和外國作傢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一樣,李銳的作品也曾先後被翻譯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蘭文等多種文字齣版。
李銳,曾任山西省作傢協會副主席,現為山西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迄今已發錶各類作品將近兩百萬字。係列小說《厚土》為其影響較大的作品,曾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第十二屆颱灣《中國時報》文學奬。齣版有小說集、長篇小說、散文隨筆集等體裁的著作。本書為其長篇小說之作。
没错,我们都知道离我们很近的一段历史是扭曲的、变态的、是人类历史上的耻辱,我们绝不应该让它再次发生。——可是,我们要怎样才能战胜它呢? 你看这些男人所做的一切,最后导致的结果总是耻辱、死亡、耻辱、死亡、以及耻辱地死亡……直到灭绝,不管他最初的动机是好是坏,...
評分国庆放假回家由于路途遥远,就随便在书柜上拿了这本《旧址》以消磨时间。不想看着看着一发不可收拾,坐着硬座第一次感觉不那么难熬了,一个劲儿地阅读着这本书,其中作者的一句话用作标题无不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弊端,值得反思,好书!
評分这部小说让我想起了很多我曾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妻妾成群,米,陈杰的大染坊,余华的活着。或者说旧址就这样串联起我对一些家族史文学的记忆。家族如白鹿原,女人之争如妻妾成群,商战奇迹对手相惜如大染坊,死亡如活着。对于每一个家族中个性...
評分 評分讀完李銳的《舊址》後頓感心力交瘁。看到這個國傢日益發展,而無數的個體命運卻隨著世道變遷相繼終結,閱讀這部小說,是個咀嚼仇恨與死亡的過程,全程壓抑;大量的時間狀語頻繁錯亂推攘,讓人浸泡於一種極度消沉的魔幻之中。李銳的文字冷峻奇麗,時空俱運於掌,雖讀起來很纍,但也算是一次獨特的體驗。
评分閱讀李銳的第一部小說是《舊址》
评分讀罷《群魔》《舊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革命是件特彆恐怖的事。當人們打著正義的旗號,肆意戕害異於自己階級的人,人間與地獄何異,人類與惡魔何異。一群人憑什麼去審批另一群人?!一個階級排斥打壓另一個階級,說為利益並不為過,說為全人類則太僞善瞭。正義應該是適用於全人類的,而不應該僅僅專屬於某一個特定階級。正義不能是將自身的不幸推卸於其他人的藉口,正義除瞭應該給予受侮辱與受損害的人已補償,還應該給予罪人以恰如其分不流於偏頗的懲罰。單純推翻一個政權並不能帶來更好的時代,如果新的政府不能建立一個適用於各階級最大利益化的社會製度。
评分血色革命史,迷你版《白鹿原》,同時也是一場博爾赫斯和馬爾剋斯的大型模仿秀。倒敘插敘不停變換,倒失去瞭重要的節奏感,能留下的幾個人物也逃不過中國傢族小說的老路子。
评分如果最後五分之一緊湊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