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抽象浪漫主义的爱情游戏,一部革命性女性主义邪典小说,一册20世纪文化批评研究合集,一本艾玛•包法利自己写的《包法利夫人》。
★ 爱情就像写作,而写作是通往自由的唯一出路——
“我个人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清晰、诚实地表达自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就像是写作:活在这样一种剧烈的情感中,精确与觉察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自我,但它存在着,而借由写作,你可以设法捕捉到自我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大胆地公开表达,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了。”
“谁应该有发言权,又是为什么呢?这才是唯一的问题。”
.
内容简介:
女艺术家克丽丝,39岁、已婚、事业失败,有一天疯狂地爱上了她的丈夫、后现代理论家西尔维尔的同事迪克,并在丈夫的帮助下,开始给迪克写长信。
“我爱迪克”是一句炽热而坦荡的单恋声明,也是一场革新书信体的文学实验,更是一份英勇的女性主义宣言——关于如何使用第一人称来言说,以及女性如何重新生成她自己。
克丽丝•克劳斯(Chris Kraus,1955— ),美国作家、电影制片人、艺术家。生于纽约,童年在康涅狄格州和新西兰度过,16岁即从新西兰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记者,21岁时返回纽约,进入导演李•布鲁尔的工作室学习电影制作,拍摄了一系列实验性电影和短片,在全球多个艺术展上放映。克丽丝•克劳斯已经出版了9本著作,现居洛杉矶,投身于各类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
.
译者:李同洲,做过外国文学编辑,译有《那两个女孩》等作品。
看了后记一点,其中很多插叙,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要写的我故事穿插,还有一些文学批评,原来这种叫“理论小说”。读下来挺喜欢这本小说写作方式给我阅读体验,不过加上翻译读得水土不服,以及里面谈及的小说人物实在是太小众了,譬如写的作家凯瑟琳以及她作品的人物(我推断...
评分一部1997年的美国文学作品,2015年底才在英国出版,2016年初荷兰语版才首次出现,也就是因为当地发行这个译本的宣传时我才第一次听说这本书。除了书名的标题党之外还有各种主流媒体的力捧,说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关于男女关系的书,各种hashtag女权等等,真要到快二十年后才真正...
评分女艺术家克丽丝,39岁、已婚、事业失败,有一天疯狂地爱上了她的丈夫、后现代理论家西尔维尔的同事迪克,并在丈夫的帮助下,开始给迪克写长信。信中一开始是对这种单恋之情本身的表达和分析,渐渐加入了对文学、艺术、影像、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方面的评论,这种书写形成了一...
评分女艺术家克丽丝,39岁、已婚、事业失败,有一天疯狂地爱上了她的丈夫、后现代理论家西尔维尔的同事迪克,并在丈夫的帮助下,开始给迪克写长信。信中一开始是对这种单恋之情本身的表达和分析,渐渐加入了对文学、艺术、影像、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方面的评论,这种书写形成了一...
评分这个书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嗯。。。
评分我们指望性来孕育共谋…
评分充斥着深思与留白,而达到了是生活文学化并超越真实。直接而大胆的作品,其中的真实性又让这本书深刻神秘了起来。夹杂的文学评论与思考又让这本书血肉丰满,神秘而丰富。很喜欢。
评分微信读书借阅。不排斥类似“论文”揉进小说,但前提是要揉得好啊。这本则实在太无聊了,一股知识分子矫情。。 。迪克是谁无所谓,几乎是象征了。。。
评分满页横陈的都是不要成为知识分子的理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