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大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史學/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王東傑
出品人:譚徐鋒工作室
頁數:31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2
價格:4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3224906
叢書系列:新史學文叢
圖書標籤:
  • 王東傑
  • 隨筆
  • 學者隨筆
  • 教育
  • 大學
  • 近代史
  • 思想
  • 文化研究
  • 大學生活
  • 成長思維
  • 自我管理
  • 時間規劃
  • 終身學習
  • 獨立思考
  • 人際交往
  • 興趣發展
  • 社會責任
  • 視野拓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大學首先應該被看作一個人文機構,即使是專門從事自然科學或技術工程研究,也須在此前提下進行。但人文屬性卻恰好是今日中國大學所最為匱乏者,結果不但建設廣義的“智性社會”遙遙無期,連狹義的“學術社會”也一去難返。隻有恢復大學的人文活力,纔能提振中國社會的元氣。

著者簡介

王東傑,1971年生,河南濮陽人。先後為四川大學曆史學學士(1993)、復旦大學曆史學碩士(1996)、四川大學曆史學博士(2002)。從事專門史專業中國思想文化史方嚮和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的研究工作。現任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著有《國傢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建立學界 陶鑄國民:四川大學校長任鴻雋》(濟南:山東教育齣版社,2012年)。研究論文和書評散見於《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讀書》等學術刊物,另為《南方周末》思想文化評論欄目撰稿。目前主持國傢社科基金課題:“通過語言文字塑造民族國傢:中國近代國語運動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輯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傳統
逐人牛後,何若反躬以求
作為一個“世界”的中國
文化復興,“復興”何事
又到“製禮作樂”時
生命的感興
詩可以怨
創造一個“性善論”的文化環境
以直報怨又何妨
“名分”不是恩德
一根艾草的心事
莊子能為自由觀念做什麼貢獻
雖小道亦可觀
“藏”,不是躲躲藏藏
歐陽修怎樣排佛
君子不站隊
“龍場之悟”悟何事
盛世華廈的裂紋
“一二人之心”為何重要
富強之外
角落裏的“天下”
“常識”有彈性
“沒準兒”的常識
仙女是用來奬勵老實人的嗎
第二輯 “智性社會”何以可能
做學問怎樣成為做人的訓練
“先看它的好處”
理解比懷疑更重要
曆史研究豈是算賬
終結“半神話”
帶著“激情”,後退一步
好夢如何成真
換一束新的光芒召喚曆史
真理和謬誤比鄰而居
思想對手怎樣成為孿生兄弟
互為鏡像的對手
走齣“未來”
“民主”這場懸疑劇
人權如何可能
地方的,也是中國的
“不發展”的權利
薄幸和博愛如何可能共存
受苦人的強權
永遠站在弱者一邊
你願意相信哪一個
那道俯視的目光
實體書店與我們的公共生活
第三輯 大學之道的人文省思
從造炸彈到建學界
大學的身段
花兒與少年
被閱讀點亮
園丁、牧人與工程師
讓“聽不懂”的老師講下去
師範不“師”又如何
為未來留種
真的讀點馬剋思
大學校長該講什麼話
不厭其煩地對待無人會發現的細節
大學、“大人”和“大體”
必要的浪費
沒什麼瞭不起,可是……
為颱維乾杯
大學也是失敗者的保護力量
書齋與課堂,冷暖相通
不妨少上課
太陽比燈照得遠
帶著“激情”,後退幾步
要看鳶飛魚躍時
創造力與真權威
虛懸的“邏輯”
美與真的通途
人人都懂,何以也能偉大
“敏感精神”與人文學科
附錄
以知識分子的方式維持尊嚴和理想——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2014屆畢業典禮緻辭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2016年研究生開學典禮的發言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評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評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評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評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用戶評價

评分

2019年第二本書,讀王東傑老師的第二本書。王東傑老師的隨筆小文章比羅大師的隨筆小文章讀起來更讓人能接受,像心細耐心大哥的語氣

评分

文如其題。看到評論區各位學生的真情流露,更加動人。

评分

讀完更知老師性情、學問與誌嚮

评分

私下以為 文科大一新生讀讀會起到解毒劑的作用 想想八九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 也是讓人感慨萬分

评分

常讀常新的教誨~特彆在這個大學精神日益消失的時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