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首先應該被看作一個人文機構,即使是專門從事自然科學或技術工程研究,也須在此前提下進行。但人文屬性卻恰好是今日中國大學所最為匱乏者,結果不但建設廣義的“智性社會”遙遙無期,連狹義的“學術社會”也一去難返。隻有恢復大學的人文活力,纔能提振中國社會的元氣。
王東傑,1971年生,河南濮陽人。先後為四川大學曆史學學士(1993)、復旦大學曆史學碩士(1996)、四川大學曆史學博士(2002)。從事專門史專業中國思想文化史方嚮和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的研究工作。現任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著有《國傢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建立學界 陶鑄國民:四川大學校長任鴻雋》(濟南:山東教育齣版社,2012年)。研究論文和書評散見於《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讀書》等學術刊物,另為《南方周末》思想文化評論欄目撰稿。目前主持國傢社科基金課題:“通過語言文字塑造民族國傢:中國近代國語運動研究”。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評分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評分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評分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評分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2019年第二本書,讀王東傑老師的第二本書。王東傑老師的隨筆小文章比羅大師的隨筆小文章讀起來更讓人能接受,像心細耐心大哥的語氣
评分文如其題。看到評論區各位學生的真情流露,更加動人。
评分讀完更知老師性情、學問與誌嚮
评分私下以為 文科大一新生讀讀會起到解毒劑的作用 想想八九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 也是讓人感慨萬分
评分常讀常新的教誨~特彆在這個大學精神日益消失的時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