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王东杰 随笔 学者随笔 教育 大学 近代史 思想 文化研究
发表于2025-02-02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学首先应该被看作一个人文机构,即使是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或技术工程研究,也须在此前提下进行。但人文属性却恰好是今日中国大学所最为匮乏者,结果不但建设广义的“智性社会”遥遥无期,连狭义的“学术社会”也一去难返。只有恢复大学的人文活力,才能提振中国社会的元气。
王东杰,1971年生,河南濮阳人。先后为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1993)、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1996)、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2002)。从事专门史专业中国思想文化史方向和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工作。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建立学界 陶铸国民: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研究论文和书评散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读书》等学术刊物,另为《南方周末》思想文化评论栏目撰稿。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通过语言文字塑造民族国家:中国近代国语运动研究”。
王老师送的第四本书,老师的学术,我肯定是学不来了。自己只有争取做一个对得起天地良心,对社会有益的人。
评分我觉得比罗的有些随笔好。文科的大一或研一新生都可以读,挺有启发性的,比如“仙女是用来奖励老实人的吗”、“终结‘半神话’”和“互为镜像的对手”等。
评分前段时间想去拜访东杰老师,想着给老师带点什么。治全建议拿本老师的书过去,让老师签个名岂不更好。自己没有找老师签名的习惯(目前书架上只有自己导师年初送的三本书有签名),但觉得这样也好。到枝繁叶茂、蝉声聒噪间的书店,向老板问有无此书时,老板直接说:是王老师的书啊!有的。现在,东杰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像这老校园里的物事一般,平易近人,契合心意。
评分私下以为 文科大一新生读读会起到解毒剂的作用 想想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也是让人感慨万分
评分部分文章是从一本书的阅读体验中引申出一个话题的探讨,部分文章是对大学环境与大学师生群体的反思与期许,观点平易而陡然有几处精妙,闲来读上一两篇会有亲切感。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评分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评分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评分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评分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