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东杰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31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2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3224906
丛书系列:新史学文丛
图书标签:
  • 王东杰
  • 随笔
  • 学者随笔
  • 教育
  • 大学
  • 近代史
  • 思想
  • 文化研究
  • 大学生活
  • 成长思维
  • 自我管理
  • 时间规划
  • 终身学习
  • 独立思考
  • 人际交往
  • 兴趣发展
  • 社会责任
  • 视野拓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学首先应该被看作一个人文机构,即使是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或技术工程研究,也须在此前提下进行。但人文属性却恰好是今日中国大学所最为匮乏者,结果不但建设广义的“智性社会”遥遥无期,连狭义的“学术社会”也一去难返。只有恢复大学的人文活力,才能提振中国社会的元气。

作者简介

王东杰,1971年生,河南濮阳人。先后为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1993)、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1996)、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2002)。从事专门史专业中国思想文化史方向和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工作。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建立学界 陶铸国民: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研究论文和书评散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读书》等学术刊物,另为《南方周末》思想文化评论栏目撰稿。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通过语言文字塑造民族国家:中国近代国语运动研究”。

目录信息

第一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传统
逐人牛后,何若反躬以求
作为一个“世界”的中国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又到“制礼作乐”时
生命的感兴
诗可以怨
创造一个“性善论”的文化环境
以直报怨又何妨
“名分”不是恩德
一根艾草的心事
庄子能为自由观念做什么贡献
虽小道亦可观
“藏”,不是躲躲藏藏
欧阳修怎样排佛
君子不站队
“龙场之悟”悟何事
盛世华厦的裂纹
“一二人之心”为何重要
富强之外
角落里的“天下”
“常识”有弹性
“没准儿”的常识
仙女是用来奖励老实人的吗
第二辑 “智性社会”何以可能
做学问怎样成为做人的训练
“先看它的好处”
理解比怀疑更重要
历史研究岂是算账
终结“半神话”
带着“激情”,后退一步
好梦如何成真
换一束新的光芒召唤历史
真理和谬误比邻而居
思想对手怎样成为孪生兄弟
互为镜像的对手
走出“未来”
“民主”这场悬疑剧
人权如何可能
地方的,也是中国的
“不发展”的权利
薄幸和博爱如何可能共存
受苦人的强权
永远站在弱者一边
你愿意相信哪一个
那道俯视的目光
实体书店与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三辑 大学之道的人文省思
从造炸弹到建学界
大学的身段
花儿与少年
被阅读点亮
园丁、牧人与工程师
让“听不懂”的老师讲下去
师范不“师”又如何
为未来留种
真的读点马克思
大学校长该讲什么话
不厌其烦地对待无人会发现的细节
大学、“大人”和“大体”
必要的浪费
没什么了不起,可是……
为台维干杯
大学也是失败者的保护力量
书斋与课堂,冷暖相通
不妨少上课
太阳比灯照得远
带着“激情”,后退几步
要看鸢飞鱼跃时
创造力与真权威
虚悬的“逻辑”
美与真的通途
人人都懂,何以也能伟大
“敏感精神”与人文学科
附录
以知识分子的方式维持尊严和理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届毕业典礼致辞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年研究生开学典礼的发言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评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评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评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评分

2015年,曾临时起意去上海看书展。在黄昏的飞机上,我翻开了当期的《读书》杂志。那期杂志开篇是评介法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专题。其中有王东杰老师的文章,《换一束新的光召唤历史》。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无论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泼生动,它也势必沦为往昔,沉入历史的暮色...

用户评价

评分

王老师的文风清淡,寡散之下尽显匠心,无论结构,还是内容。

评分

王老师的文风清淡,寡散之下尽显匠心,无论结构,还是内容。

评分

我觉得比罗的有些随笔好。文科的大一或研一新生都可以读,挺有启发性的,比如“仙女是用来奖励老实人的吗”、“终结‘半神话’”和“互为镜像的对手”等。

评分

温柔的教导

评分

读完更知老师性情、学问与志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