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翟学伟
出品人:
页数:302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681816
丛书系列: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社会心理
  • 翟学伟
  • 中国
  • 当代中国
  • 社会
  • 心理学
  • 三联
  • 中国社会
  • 行动逻辑
  • 文化心理
  • 人际关系
  • 传统观念
  • 集体主义
  • 行为模式
  • 社会规范
  • 儒家思想
  • 现实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人行动的逻辑》2017修订新版,中国人特有心理与行动在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来临前的“史前史”,解读“名实分离”的中国人。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一书根植于中国本土视角,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为参照系,对中国人的表与里、心理机制与行动逻辑,及所处的中国社会具体阶段与文化脉络,进行了方法论、概念以及经验和理论的探讨。尤其注重对中国人的行动策略同中国社会结构、文化情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力图从中国人日常而真实、现实而具体的层面上建构起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的理论框架。

本书自2001年初版以来,中国社会与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中国人心理与行动的研究应“尽可能在变中看到不变的部分,至少是难变的部分”,勘其脉络与底色,可由此作为当下与未来研究的基础。

作者简介

翟学伟 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兼任《社会理论学报》(香港)、《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等学术刊物编委。长期致力于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本土性分析框架、概念、模式与基本观点。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中国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与传播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目录信息

目 录
再版自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另一种视角:关于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与限度:我们能走多远
儒家的社会建构:中国社会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语言分析:一种不容忽视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本土概念研究与讨论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附:从脸面的异质性看《围城》中的知识分子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国地方与组织领导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历史性的分类及其转型中的问题
附:价值缺失的年代与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价值
第三部分 本土经验研究及其问题
中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性问题:一项个案研究
家族主义与工具理性:苏南农村的社会调查
人情与制度:平衡还是制衡?——兼论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
附:耻感文化的狡黠之处——从一项问卷调查想到的
第四部分 建立本土理论框架的尝试
中国人际关系模式
中国人在社会行为取向上的抉择——关于本土社会行动模式变量的 考察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用户评价

评分

一部分章节和翟老师的另一本书几乎是一样的。看过他的《关系与中国社会》的话,这本就不需要看了。个人感觉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评分

一篇很有深度有意思的研究论文,特别是讲到中国人的人情表里时,有理有据。

评分

基本是旧文章,规范和行文上都有欠缺的地方,主要问题是对比过于粗糙、概念话术大于论证(虽然不是没有论证)。全书不乏闪光点,但雷人语句也频出(江湖上有人打不过求饶被作者说成可能有道家思想来源,值得细究,我实在是笑死了),方法论上最重要的问题是本质化中国(人)——最起码的,89前后,79前后,49前后,19前后,民国前后,1840前后有没有政治经济社会变量对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产生影响,作者似乎完全不关心,这有点说不过去。字里行间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这么理解中国人的行动,你就不配是(“尚未社会化为”)中国人,那可能我真的不太是吧。

评分

人情权力面子:源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中国人的伦理本位(梁漱溟)是由己及人,非常自我为中心的 中国人的伦理观是具体情境式的伦理观,只有当事人身临其境,他的道德判断才可谓“真实”。旁观者的伦理观永远是看客心态 《人情、权力和面子》 《关系与中国社会》

评分

这版错字太多,校毕。希望老师出本专著,别说外行看热闹了,内行看论文集也未必能解其中奥义,短评长评一塌糊涂。另,本土研究三十年探源之前,想先讨论下文学历史学在其中的定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