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内学界对中国农村南中北方的差异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总体来讲,学界对基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南中北方差异研究颇少,也不够深入,政策部门则基本上没有关注到基于村庄社会结构的这种南中北方的区域差异,并因此对自上而下的各种政策、法律和制度在与不同结构村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制及结果的差异颇不敏感,相关方面的研究甚至还未起步。本书从家庭、人情、社会、治理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
贺雪峰,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导致南北中乡村的差异的因素很多,地缘、历史、血缘、政治等。历史上的南北矛盾,导致大量的原来居住北方的居民南移扎根,为了对抗陌生的环境,凭血缘组合成村落共同体,而北方因文明冲突导致战争频仍,村落的历史呈现出周期性更替,难以形成凝聚力强大的社团聚落。中部地区的村落受市场影响较大,家庭呈现出原子化的状态。所以作者认为南方村落团结、北方的分裂、中部的原子化,从而导致养老、分家、人情、面子等诸多不同。还记得那年来到南方读书,一个宿舍住着对半南北方人,第二学期就分了宿舍!
评分华中团队有苦劳。格局很大,但是不得不说缺少一点理论想象力,这个路子里,解释的部分几乎被历史研究做完了,社会学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评分阅。
评分中部分散型,南方团结型,北方分裂型,三种村庄类型的提出,突破了传统“乡土中国”的概括,描绘了一幅新的中国农村的图景。农村并非一块铁板,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将呈现巨大的区域差异。如何保持千种村庄模样,又如何最大程度地缩小区域差距,期待更深的解读。
评分其中关于分家、光棍的南北分析对比挺有意思,总体而言,学术含量还行,但也有一些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老师常说要调查,可是调查太多,没有什么文献基础,就成了访谈人上身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