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莱娜·费兰特,目前意大利*受欢迎也*神秘的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是一个笔名,其真实身份至今是谜。
埃莱娜·费兰特1992年发表第*部长篇小说《讨厌的爱》,1995年被意大利导演马里奥·马尔托内改编为同名电影;此后她相继出版小说《被抛弃的日子》(2002)、《迷失的女儿》(2006)、《夜晚的沙滩》(2007)和散文、访谈集《不确定的碎片》(2003)。
2011年至2014年,埃莱娜·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尖锐又细腻探讨了女性命运的复杂性和深度。
“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2015年,埃莱娜·费兰特被《金融时报》评为“年度女性”。2016年,《时代》周刊将埃莱娜·费兰特选入“*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2017年3月,《我的天才女友》被改编成话剧在伦敦上演。2017年4月,HBO宣布将那不勒斯四部曲改编成系列电视剧。
译者简介:
陈英,意大利语言学博士,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译有《愤怒的城堡》《一个人消失在世上》《迫害》《拳头》《威尼斯是一条鱼》等。
(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养育女孩》专刊 2018年37期) 暴力,在那不勒斯四部曲里,是身为女性的莱农和莉拉从记事起就最先熟悉的语言,很多时候它行使了正式的、规训的语言的职能,只要你拒绝驯服,暴力就会在哪里出现。鞋匠的女儿莉拉凭借其过人的智力和直觉,最早掌握了这...
评分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壮阔的史诗!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中,作者用敏锐且犀利的文字记录了两个女孩的生活,用丰富的细节展现了她们从童年到垂暮的生命历程。在书中,生存世界变成了载体,无论是在那不勒斯、米兰或佛罗伦萨,还是有关黑手党、共产主义或社会变革,哪怕是非凡的命运...
评分全书到最后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这样的,尼诺想把埃莱娜母亲送去大医院,而索拉拉则坚持把母亲带回了那不勒斯土豪包间——一个野蛮之地生长出来的豪华包间,对体面人的痛击。而事实上这个选择成就了母亲的临终生活,她在那个病房和埃莱娜和解。哪怕依托的是这个城市最野蛮的存在...
评分(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养育女孩》专刊 2018年37期) 暴力,在那不勒斯四部曲里,是身为女性的莱农和莉拉从记事起就最先熟悉的语言,很多时候它行使了正式的、规训的语言的职能,只要你拒绝驯服,暴力就会在哪里出现。鞋匠的女儿莉拉凭借其过人的智力和直觉,最早掌握了这...
活着,努力活着
评分莉拉可能是会想月亮和六便士那种一生只留下一个杰作的人,总觉得莱农有些给自己加戏,每次说到莉拉说了什么的时候还会加上她语气的描述,透漏着鄙视,讽刺,挖苦…但莉拉可能没有这个意思。女主跟尼诺的那几年真是智商下限,没有任何原则。莱农最终结局各种美好,莉拉就很惨淡,总觉得是作者对于童年伙伴的一些嫉妒。故事性很强,艾尔莎跟里诺那一段真是颠覆三观,一度确认女主不正常孩子也不正常。这离最正常的大概是彼特罗吧。
评分一个多星期,不带喘的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算是难得沉下性子去读的长篇了。作者有超强的叙事能力,小说本身相当有趣,虽然是个冗长的故事,却非常细腻。读完了一部女性的成长史,一个,两个,更是一个社会。强烈的代入感很容易引起情绪共鸣,起起伏伏,所有得失,最终发现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而活成自己本来的样子,需要太大的勇气与决心。希望在生存的挣扎中,尽可能的多一些随心所欲吧。
评分瞬间超越第三本……这个题目真的是太贴合故事……
评分Bravo!阴差阳错的跳过第三部直接读了终章,读罢仿佛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那座意大利城市亲自度过一生。惊叹于作者的文字表现力,任由她摆弄我们的情绪,对莉拉和埃莱娜产生交错复杂的喜爱与厌恶,同时对主人公的喜悦悲伤尴尬屈辱都感同身受。她们分属于两个极端却也好像始终合为一体,也许正代表了你我始终潜藏着的第二人格。站在时间洪流中看人来人往每个个体都那么微不足道,但对于任何一个女孩儿来说,她的一生都充满哲思,都波澜壮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