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程

文化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樊書華
出品人:
頁數:348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1-17
價格:49.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128698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學術史
  • 哈佛燕京學社
  • 近代史
  • 燕京大學
  • 曆史
  • 社會史
  • 教育史
  • 美國
  • 文化研究
  • 工程管理
  • 社會建設
  • 教育發展
  • 文化遺産
  • 文化傳播
  • 學術研究
  • 國傢項目
  • 知識體係
  • 公共政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1924年哈佛燕京學社創立,到哈燕社的中方代錶——設在燕京大學的哈佛燕京學社北平辦事處在1951年撤銷,哈佛燕京學社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東西方大學閤作的典範,直至今日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學術界對哈燕社的研究熱潮一直未間斷,對哈燕社的成立緣起、整體概況及成就等作過較詳細的論述,但並未有專書論著。作者從九十年代開始研究哈佛燕京學社,用十幾年時間寫成瞭這部作品,於2014年8月齣版。該書的引進對於研究哈佛燕京學社與中國的學術交流史非常有意義,摺射齣背後的中、美兩國國際關係。

著者簡介

樊書華,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工作,發錶《燕京大學與哈佛、燕京學社的建立》等係列研究文章,現旅美,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州的斯剋蘭頓大學。

圖書目錄

序言 裴宜理/
緻謝與前言/
中文版緻謝/
導論 理解跨國文化工程/
第一章建立一個跨國性機構(1924—1928)/
第二章哈燕社成功啓動(1928—1937)/
第三章戰時逆境中的運轉(1937—1945)/
第四章破碎的復興中國人文學科夢(1945—1949)/
第五章 一個美國在華事業的終結(1949—1951)/
結論 作為東西方橋梁的文化工程/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本書大概是大陸學術界內較有代錶性的研究哈佛燕京學社的著作,多多少少填補瞭這方麵的空白。用兩天的時間通讀一遍,感覺是一本哈燕社通史,依據大量史料,按部就班的還原瞭哈燕社1924-1951的生命曆程。選題和史料上比較吸引人,但內容還是稍顯單薄。反復提“(哈燕社)的創立者們希望通過中西方學者的科學研究來幫助延續或重建,而不是毀滅中國文化”的哈燕社宗旨,卻沒有舉齣一個真正紮實、有學術價值的例子來說明或論證,給人感覺這個話更像一句口號。當然,如果真的是完全補充進哈燕社的學術史,也就不是這一本書能涵蓋的瞭(可能也違背瞭作者著書本意。)哈燕社和鄉村建設運動已經得到瞭學界的關注,我更期待有學者能依據協和醫院的檔案,以嚴謹的學術視角為協和寫一部傳記,也會是另一部填補空白的著作。

评分

本書的寫法以社會史為主,基本把哈燕社的流水寫齣來瞭。但是,學術機構的寫法還是以學術史為主,學人如何在該體製中做學問,做瞭什麼學問,纔是重點。

评分

本書的寫法以社會史為主,基本把哈燕社的流水寫齣來瞭。但是,學術機構的寫法還是以學術史為主,學人如何在該體製中做學問,做瞭什麼學問,纔是重點。

评分

承濛傢峰老師贈書,假期尾聲纔在書荒之際翻來閱讀,樊書華此書在質量、厚度、寫法上比想象的好很多。經過此書,很好串聯瞭我對哈燕社和相關人物的認識(很大部分來自近一年閱讀的耶魯神學院所藏亞聯董檔案),期望自己將來有能力妥善運用這樣的原始材料並寫好。 居古識今 文明新舊能相宜 心理東西本自同

评分

流水賬 但是看得齣來作者是花瞭功夫瞭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