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进化

未完成的进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英】凯文·拉兰德(Kevin N. Laland)
出品人:
页数:448
译者:史耕山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6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81757
丛书系列:进化拼图三部曲
图书标签:
  • 科普
  • 进化
  • 生物学
  • 进化论
  • 科学
  • 英国
  • 我想读这本书
  • 想读,一定很精彩!
  • 进化
  • 未完成
  • 科学
  • 未来
  • 生命
  • 探索
  • 哲学
  • 思考
  • 变迁
  • 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猩猩会用树枝“钓”白蚁吃,水獭会用石块敲开贝壳,蜜蜂会跳“八字舞”传递食物信息,动物在很多方面都像人类一样生存和繁衍,但是为什么很多动物和我们有着相似的基因,却制造不出火箭和空间站,也不能把自己送上月球?为什么每种动物都食用特定的食物,发出不同的“歌声”,却没有创造出法律、道德和制度?

换句话说,为什么统治地球的是我们人类,而不是大猩猩?

知名进化学家凯文·拉兰德提出了一个趣味横生的人类认知进化新理论:使人类与其他物种迥然不同的是人类的进化过程,而文化不仅仅是这个进化过程的伟大成果,它还是这一过程背后的关键驱动力。

拉兰德认为,人类的成功是文化过程和生物过程共同影响的结果。他明确指出认知过程对累积学习的必要性,发现了教、学和累积文化之间的关联,从而探明了我们为何不同于其它物种:人类能够精确地模仿其他个体,并能跨越时空转移大量信息。

拉兰德通过各种有趣的试验、故事,把自己开拓性的研究妙趣横生地呈现出来。他阐释了动物如何模仿、创新以及保留自身鲜明特征的传统,他还描绘了人类崛起的壮丽画卷——从食腐肉的史前古猿直到能够设计iPhone、跳探戈舞并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想要了解人类为什么成为人类、大猩猩为什么还是大猩猩的区别,不妨先看看这本书。

作者简介

凯文·拉兰德

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行为与进化生物学教授、生物多样性中心成员、社会学习和认知进化中心成员、行为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成员,苏格兰灵长目动物研究组成员。针对动物行为和进化、社会学习、文化进化和生态位构建,已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11部著作。《未完成的进化》入围2017年英国心理学会图书奖决选名单。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文化基础
第一章 达尔文未完成的交响乐
第二章 无处不在的模仿
第三章 为什么要模仿
第四章 两条鱼的故事
第五章 创造力的根源
第二部分 心智进化
第六章 智力进化
第七章 文化中的高保真
第八章 为什么只有我们拥有语言
第九章 基因—文化协同进化
第十章 文明的曙光
第十一章 合作的基础
第十二章 艺术
后 记 疑惑得解,敬畏长存
注 释
致 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人类这种生物算是有自知之明,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把自己安放在“动物界”的谱系之中,没有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外增加一个门类;但人类也颇为骄傲,喜欢泾渭分明地使自己区分于其他物种,最低限度也要给自己贴上“裸猿”或者“第三种猩猩”这样的标签。人们喜欢研究动物,经...  

评分

于如今世界来说,进化论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即使说不出进化论到底有何确切内涵,也多少听说过达尔文和进化论这两个名词,还有一些人能够说得出“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用进废退”这些看起来颇有些高大上的名词。但实际上,这些内容可不是达尔文一个人想出来的,他也没有解决...  

评分

(1582字)人类为什么能从动物群体里脱颖而出,为什么拥有心智进化的动力?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自然选择造就了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残酷的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让一部分个体产生变异,那些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异体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和生存,不适应的个体则被...  

评分

我们是从哪儿来的? 这里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这么问?问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我们不一样。不自大的说,我们统治了这个地球,我们拥有宽阔的食谱,发达的科学技术,丰富的人文艺术,不止一种复杂的语言,我们做到了其他生物都没有做到的...  

评分

还记得美国的科幻电影《人猿星球》吗?在那部电影中,人类成了一群没有语言能力只能靠采集为生的非智慧生物,而人猿则是这个星球的高级智慧生命,主宰并掌握着这个星球的命脉。这幸好只是科幻电影,否则我还真的是难以想象这一幕在地球上上演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一只只大猩猩...  

用户评价

评分

相比于已有的关于进化论的大众科普,本书的事例有极大丰富,观点也比较新颖,作者关于文化进化的一些讨论,给了我许多启发。但稍微查一下资料就能体会到这本书的不足,本书核心观点其实既不新颖,也非独创,其中“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的理论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只是大多都出现在论文和学术研究中,较少被大众所知,国内引进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多。所以,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优势,就是在载体上具有传播的价值。遗憾的是,就目前看来本书似乎并不具备畅销的潜质,大众可能对这种进化论的“新观点”并不感冒。

评分

听的书,感觉还是更适合读,需要慢下来思考。

评分

如本书所示,人类取得的非凡成就归因于我们独特且强大的文化能力。同时,只有智能、复杂、灵活的社会学习才能提高生物适应性。文化的累积需要心理过程,这存在于人类中而不存在黑猩猩和卷尾猴当中。此外,人类文化的灵活复杂性严重依赖于我们的教学、语言以及模仿能力。

评分

我四次试图一口气阅读一章最后都放弃了,这书阅读感特别差,后来用喜马拉雅听书听完了,内容还可以。印象最深的是对鱼的行为的观察,我也一直觉得有必要把文化纳入生物多样性的范畴

评分

论模仿在社会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后者在《知识大融通》里有呈现,也许关于这个理论,已经是一部分科学共同体的共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