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切尔诺贝利

亲历切尔诺贝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俄]格里戈里·梅德韦杰夫
出品人:后浪
页数:368
译者:刘建波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9244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切尔诺贝利
  • 纪实
  • 历史
  • 苏联
  • 回忆录
  • 后浪
  • 科学
  • 格里戈里·梅德韦杰夫
  • 切尔诺贝利
  • 核事故
  • 历史
  • 苏联
  • 环保
  • 灾难
  • 回忆
  • 亲历
  • 辐射
  • 生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切尔诺贝利安全神话的破灭

近距离接触核灾难现场

揭露史上特大核事故的真相

◎ 编辑推荐

☆详细记录史上特大核事故切尔诺贝利事件

☆作者作为专业人员,以第一视角带领读者重回真实的核爆炸现场

☆反应堆控制室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作者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多方取证,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背后令人震惊的真相

☆见证亲历人员的愤怒,救援人员的英勇,无辜受害者的脆弱与坚强

◎ 内容简介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梅德韦杰夫对1986年4月至5月间在切尔诺贝利发生的悲剧的每日进展记录。作者从专业角度还原了核事故的第一现场,详细分析了事件的起因。本书内容包括事发前核事故案例介绍,切尔诺贝利高层潜在的问题,事件发生原因,经历现场的个职别的人的大量证词;叙述层层递进,将整个事件彻底摊开。本书向人们展现了人类的自大,无知,救援人员的英勇与民众的无辜,并由此引出对核能的反思。

◎ 名人推荐

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重视的记录文件。作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前设计工程师,梅德韦杰夫掌握大量独家相关资料,并且他在书中也翔实逼真地描写了错误的操作流程、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以及领导层的失败的情况。梅德韦杰夫的这本书将会作为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基本资料保存。

——费什·巴赫(Murray Feshbach),苏联问题研究所秘书办公室

作者梅德韦杰夫作为切尔诺贝利的建设者之一,他在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切尔诺贝利是怎样、为何变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个梦魇。他展现了造成事故的每一分钟的混乱和错误的决策,当局对这一问题既保密又不愿意正视,使问题更加严重。

——马歇尔·高盛(Marshall I. Goldman)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俄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这本书讲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故事,内容非常吸引人,并且这场悲剧改变了人们对核能的看法。

——罗伯特•彼得·盖尔(Robert Peter Gale)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国际核事故小组组长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起悲剧,它激发了人们的不安和恐惧。作者可能是第一个完整描述整个事件的人,本书还原了事件背后令人震惊的真相,并让读者了解到事发时,所有的预防措施都没有发挥作用。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俄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作者简介

格里戈里·梅德韦杰夫(Grigori Medvedev),俄罗斯高级工程师。1970年代曾担任切尔诺贝利1号反应堆的首席工程师。16年后,在切尔诺贝利时间发生之后,他立即被派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负责调查核爆炸时间。

目录信息

前言
1 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前
2 悲剧的基础
3 1986年4月26日
4 1986年4月27日
5 回顾破坏:1986年4月28日至5月8日
6 切尔诺贝利的教训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昨晚读《亲历切尔诺贝利》一书至午夜,眼皮都打架了,坚持看完才去睡。今天简单写了两句短评,又觉得意犹未尽,这里随手再多谈两句。 一、关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先简单说说这是本怎样的书。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几天之间,就有包括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在内的多...  

评分

昨晚读《亲历切尔诺贝利》一书至午夜,眼皮都打架了,坚持看完才去睡。今天简单写了两句短评,又觉得意犹未尽,这里随手再多谈两句。 一、关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先简单说说这是本怎样的书。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几天之间,就有包括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在内的多...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切尔诺贝利》如果没看过瘾,你正好可以看看这个! 你会发现,切尔诺贝利早晚得出事,这是这座核电站命中注定的 但是,在这里你依然会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直面灾难的英雄的伟大 你是否好奇那天晚上控制室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是否想翻翻卡尔梅克的事故调查报告? 真实的谢尔比纳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是不是像他所回忆的那样,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为什么不满30岁就能成为资深工程师? 为什么切尔诺贝利离基辅如此之近? 这些疑问,《亲历切尔诺贝利》就能解答!

评分

可与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对照着看,该剧应该从此书中借鉴甚多。本书只写了三天的情况,多是作者当时的记录,以及后来调查作证实录,虽感琐碎,却很震撼。这是一场典型的人祸,而且是必然发生的。只有在那样的体制之下,一环扣一环,才会让灾难发生,并且灾难性地蔓延,最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人既是原因,也是结果,你必须更有责任感,必须仔细审视你和你做的事。”说来简单,但当时情况下这是无法做到的。

评分

极其震撼、痛心,书是负责善后的物理学家根据当时日记改编的非虚构。1、这种源于体制的人祸,应当被做成教科书,专供某些体制内的官僚们背诵。2、即使是勃列日涅夫治下的停滞时代,普通人仍然展现了英雄气概和责任感,这是好事儿吗?相反,这恰恰说明了自我的修养在体制的大恶之前不仅脆弱不堪,而且很没有意义。作个体,消防员和一些工人的确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但人性的光辉并不是用来衬托另一些人的肮脏的。当代所有的丧事喜办都遵循这一逻辑。3、酿成灾难的体制,并不是指意识形态,而是类似于“大企业病”的高度集中、等级森严、庞大无情的体制,只不过某些意识形态偏爱这种体制罢了。4、因此这绝非人类的悲剧,而是愿意生活在这里并以此为傲的一部分人的悲剧。人类何辜?人类的悲剧并非一场核爆炸,而是无法根除对上述体制根深蒂固的迷恋。

评分

《切尔诺贝利》如果没看过瘾,你正好可以看看这个! 你会发现,切尔诺贝利早晚得出事,这是这座核电站命中注定的 但是,在这里你依然会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直面灾难的英雄的伟大 你是否好奇那天晚上控制室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是否想翻翻卡尔梅克的事故调查报告? 真实的谢尔比纳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是不是像他所回忆的那样,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为什么不满30岁就能成为资深工程师? 为什么切尔诺贝利离基辅如此之近? 这些疑问,《亲历切尔诺贝利》就能解答!

评分

作者梅德韦杰夫应该是美剧《切尔诺贝利》的原型(当然他没自杀,自杀的设定是老美为了黑老毛子的独裁)。整书的内容都是硬核,站在专业的角度去剖析这场灾难的来龙去脉,美剧里很多桥段来自此书,包括字幕组的翻译。如果看美剧前你已读过这书,碰巧你又开了弹幕,你会对很多自作聪明的弹幕嗤之以鼻,我是忍住了,没把书里的文字输入并发送。 跟阿列克谢笔下的切尔诺贝利相比,梅德韦杰夫的切尔诺贝利更冷,几乎没有感情,什么撕心裂肺、什么拷打并叩问灵魂,统统没有,就是理科生眼里这座冰冷鬼城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镰刀锤子化成死神的钩镰,刀刃闪着白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