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岑(1812—1870),俄国思想家、作家、革命家。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 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1835 年,他以“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1842 年回到莫斯科,立即重新投入战斗,并受到迫害。1847 年初,赫尔岑携家到达欧洲,成为流亡者,从此再未返回俄国。1848 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触发他重新思考社会根本问题。1852 年他来到伦敦,随后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北极星》和《警钟》两种刊物,登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章。这些刊物当时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1870 年 1 月,赫尔岑病逝于巴黎。
其代表作有《谁之罪》《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法意书简》《来自彼岸》《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往事与随想》等。
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
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
◎ 编辑推荐
◆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的伟大斗士,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
◆ 全书所述历史含括广泛,拿破仑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别林 斯基、恰达耶夫、巴枯宁、马志尼 、蒲鲁东、拿破仑三世等人物纷纷登场,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 本书不仅讲述历史,剖析人性,同时是一部自由思想的巨著,为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推崇。
◆ 赫尔岑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曾影响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往事与随想》也可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细细品味。
◆ 项星耀的译本,首次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得到巴金等权威的称赞。
◎ 内容简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 1812 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 年欧洲的革命风云,资产阶级政权对群众的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 19 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
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遭遇了 1848 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
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既有革命激情又心怀悲悯,在他笔下展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不畏压制与迫害,在历史波澜中奋勇搏击的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不乏启示与激励的。
◎ 名人推荐
◆ 他的自传是俄国文学与心理学天才的伟大纪念碑之一,堪与屠格涅夫及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并列。
—— 以赛亚·伯林
◆ 星耀同志: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知道赫尔岑的“回忆录”即将发排,我十分高兴。您的全译本仍用“往事与随想”的译名,我当然同意,而且我应当感谢您替我偿还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大债(我一九二八年就计划翻译这部大书!后来又有朋友们帮忙,您也是其中之一,我只译出五分之一,而且“随想”二字还是采用一位读者朋友的建议。)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录”是我最爱读的一部书。但几年来我疾病缠身,写字吃力,有话写不出,也无力写,只好等我身体养好点,或者您的译文出版时,再拿起笔写出我的喜悦。再一次感谢您。
—— 巴金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自传经典,可与卢梭、司汤达、吉本、托尔斯泰和亨利·亚当斯的自传并列,甚至有人会加上托洛茨基、丘吉尔,像赫尔岑一样,他们知道怎么把个体置于历史当中。
—— 德怀特·麦克唐纳(《往事与随想》英译者)
◆ 他的观察力极其出色,以伟大记者的俭省笔墨讲述故事。他的天赋在于不仅了解人们本身,还了然于他们在历史中的处境。这位不懈而又诚实的观察者在书中给出的观察——运动中的人们经受了什么——我们最好自己去发现。
—— V.S.普利切特(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 赫尔岑的这本回忆录是十九世纪一部纪念碑式巨著,是重要的文献,更是出色的文学作品。
—— 菲利普·汤因比
巨人何以成为巨人——读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第一册 摩罗 在一个喜剧时代,最下流的行为,一定是以最高贵的名义出现的,最黑暗的灵魂,一定是以最光明的面目展示的。 ——《有时候光明就是黑暗》 对于一位优秀人物来说,中国生...
评分上册中,作者记载了从自己的出生到他大儿子出生的人生经历——童年的孤独、大学的志向、流放的旁观,爱情的私奔。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在俄式的荒诞社会和沙皇的专制统治下,是什么使作者经历着苦难的同时又能够乐观地面对苦难,虽说性格的塑造和形成是多样化的,但我想...
评分这本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总之大概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年,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传记了(另一本应该就是夏多布里昂的《墓中回忆录》)。 他出身贵族但15岁就立志推翻沙皇以及沙皇所代表的那种制度。为了捍卫真理,一辈子充满波折和失败,经历了监狱、流放和流亡。但他依然保...
评分这本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总之大概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年,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传记了(另一本应该就是夏多布里昂的《墓中回忆录》)。 他出身贵族但15岁就立志推翻沙皇以及沙皇所代表的那种制度。为了捍卫真理,一辈子充满波折和失败,经历了监狱、流放和流亡。但他依然保...
评分1.赫尔岑是私生子,其父为人阴沉、占有欲强。如果参照当代心理学的标准,赫尔岑有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极大,但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显然他没有时间去反刍“原生家庭”的阴影。我在想,如果要破除原生家庭的恶劣影响,从个人和家庭的地狱中走出来,将精力投入到与集体和国家地狱的...
上次用这么短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这么厚的书还是本科毕业前,站在书店里读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如果说“先知三部曲”中的托洛茨基是一个圣徒,那么赫尔岑在这本煌煌巨著中展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种普通来自作者身处其中,熟知一切事件的前因后果,生活的细节,尤其是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一种祛魅的效果;这种普通更来自伯林所说的:他最恨之事,是公式的专制——从某种并无实际经验基础的先验原则中退演出一些安排,而使人类屈就这些安排。所以,本书并无清晰的单一宗旨,亦非专一为某种主题而作。先写出个人的复杂,再写出革命的复杂,先写出个人生活之琐碎,再写出革命之琐碎。他的爱憎分明,对各个派别,各个革命者的主张与人格都有明确的态度,而对自己的最严厉的解剖,却不是从革命角度出发的。译文流畅,注释详细。最喜欢第一本。
评分终于读完了。一边读,一边校订,一边记录些心得。包罗万象,笔力雄健。读到加里波第访问英国的篇章,我真激动了。老百姓热爱他们的英雄,那样的英雄是他们的自己人,与他们分担共同的命运。而赫尔岑清晰、痛苦地意识到,俄罗斯的革命仍未到来,必须等待,宣传,培养力量,这或许要耗去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作为土壤,这是绝大部分真的假的革命者所无法忍受的。我们希望在告别人世之前,看到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看到自己的历史位置,但有时候,如果你投身于真正的事业,这就不可能。赫尔岑知道自己的限度,他与自己的限度达成和解,坚持下来。或许因为他是作家,所以这一切才堪可忍受。赫尔岑不是英雄,但他同样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像一个人的一生那么长的书。光是读一下赫尔岑对屠格涅夫、别林斯基、巴枯宁、加里波第、马志尼、密茨凯维奇、雨果、欧文、蒲鲁东、路易·布朗、马克思这些同代人的描写也很有收获。赫尔岑在经历1848年革命失败后,面对独裁者稳坐于皇位之上的种种心情与想法,对我们当下的处境也有微妙的参照和借鉴意义。个人史部分,有的地方(如私奔)写得也很传神,不亚于19世纪的俄罗斯小说。
评分终于读完了。一边读,一边校订,一边记录些心得。包罗万象,笔力雄健。读到加里波第访问英国的篇章,我真激动了。老百姓热爱他们的英雄,那样的英雄是他们的自己人,与他们分担共同的命运。而赫尔岑清晰、痛苦地意识到,俄罗斯的革命仍未到来,必须等待,宣传,培养力量,这或许要耗去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作为土壤,这是绝大部分真的假的革命者所无法忍受的。我们希望在告别人世之前,看到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看到自己的历史位置,但有时候,如果你投身于真正的事业,这就不可能。赫尔岑知道自己的限度,他与自己的限度达成和解,坚持下来。或许因为他是作家,所以这一切才堪可忍受。赫尔岑不是英雄,但他同样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评分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喜欢的不得了。能再版,功德无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