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莎拉·贝克韦尔(Sarah Bakewell),1963年出生于英国的伯恩茅斯,后随父母在亚洲旅行多年,最终在澳大利亚悉尼定居、长大。返回英国后,她考入埃塞克斯大学,攻读哲学专业,毕业后在伦敦的一家图书馆做了十年图书管理员。2002年,贝克韦尔辞去工作,开始专职写作,除本书外,她的作品还包括How to Live(2010)、The English Dane(2005)、The Smart(2002)。她目前生活在伦敦,并在伦敦城市大学和开放大学教授创意写作课。
「思想很有趣,但人更有趣。」这是印在《存在主义咖啡馆》封面上的宣传语。 这几年大家都在寻找「有趣的灵魂」,但很多人似乎对「有趣」有什么误解,常常把「好笑」错当成「有趣」。饭桌上讲讲段子、抖音上跳跳舞虽然好笑,但距离「有趣的灵魂」还差很远。 存在主义者说,不要...
评分 评分 评分《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这本书对存在主义哲学家、评论家、作家们的描写绘声绘色,甚至荡气回肠。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思贝尔斯、萨特、波伏娃、加缪、汉娜·阿伦特哪个不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文化巨星,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每个人都熠熠生辉,足以照耀普通人...
评分非常精彩。给现在存在主义写传记的关键在于,存在主义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它是围绕民族主义、世界大战、美苏关系等政治变革诞生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更是一群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战士”,即使是始终不愿离开山中小屋的海德格尔。串联起与存在主义有关的哲学家生平,从他们的生活轶事、工作进度、人际交往等传记细节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哲学努力,无疑是最“存在主义的”一种哲学科普方式。
评分萨特听见了存在的“嗡嗡声”,加缪触摸到世界“温柔的冷漠”,波伏娃想要“咀嚼开花的扁桃树,咬下夕阳下的彩虹牛轧糖”,海德格尔拿着锤子寻找大地上的小房子,梅洛庞蒂发现“一只鸟儿刚从树枝上飞走后”树枝颤动的柔韧与弹性。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此生,除了物尽其用,别无他法。 我们走在大路上,勇敢地进入这个世界,存在着我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重新唤醒了一个阅读狂的存在。上一次如此沉浸式的阅读已过去许久,自己在大巴上读,课上读,夜里微亮的寝室楼道读,下课读,公交车上读,无处不读,走在路上也读,时常唏嘘不已,大呼小叫,且不论内容如何,这种阅读体验可谓彻底激活了一个热爱阅读的少年回归,开始读吧。
评分对事物的思考有两个过程,先是由小见大,而后由大见小。先看自己,之后看山看水,然后再看自己。思考若不回归自我,等于脱缰的野马,会刹不住,更容易跑偏。
评分的确你的阅读会影响你的生活:有的女性因为读了波伏娃的《第二性》而深受鼓舞,因此放弃了作为家庭主妇的角色而去大学学习哲学;而有的接受存在主义哲学后放弃婚姻和辞去虽然乏味但却稳定的工作,但是成为了一个自由的女人的同时也成了一位单身母亲,在贫困和孤独中苦苦挣扎。因为“人类对意义的需求,几乎与对食物或睡眠的需求一样至关重要。”(p393)总在想存在主义思潮之后的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流行是人们对于自身的失望而拒绝承担因为自由带来的责任吗?读完这本书后,它进一步加强了我与尼采类似的想法:“所有的哲学甚至都可以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心理学或者历史的样式。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实际都是在书写一种不自觉和无意识的回忆录。”(p32)毛姆在见过辜鸿铭之后说过类似的话,而詹姆斯也这么提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