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著作《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文学著作《神圣家族》。
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 人民文学奖”“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度中国好书”等多个奖项。
梁光正的世界,梁光正的儿女们知道得并不多。
他在一个充满饥饿、批斗和动乱的年代里,拥有瘫痪在床的妻子、年幼的四子、一两个情人、四五个继子和用不完的热情。他一厢情愿地将这些“家人”捏合在一起,并全力爱他们,在养家糊口的路上意气风发地狂奔、头破血流地栽倒、不知 休止地反复。
故事以他老年执意寻亲报恩为起点,子女们得以回顾父亲如西西弗般屡战屡败、永不言弃的奋斗史和爱情史。随着记忆的深入,一件尘封多年的可怕往事浮出水面,子女们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的良心和对父亲爱恨难明的情感纠葛。
梁光正是从不害怕的,他内心自有“道理”,世间一切事必得循此发生,否则难逃他的檄文。他随时随地的不识时务令儿女们厌烦,但他从不迷茫,即使撒泼打滚、做小伏低也要贯彻自己的“道理”。梁光正的世界就像一团孤独的乱麻,热情地席卷过所有人,留下一地慌乱。
他是一个农民,也是个斗士,他的一生就这么愚蒙而固执、仁厚而浪漫、自大而狂热地战斗着,像一条无理取闹的“老狗”。直到他棺材落地,人们才突然发觉,这世界过于空旷。
梁鸿是我的老乡,都在豫西南那一片土地上长大,又同样考上大学走出“梁庄”,生活在所谓一线城市。我读她的文字,总感觉血脉相连,甚至能感受到人物口中方言的语气。所以我一直看她的书,也一直为她骄傲。每次在我的蜗居的床上看完她的书,就像又回了一次故乡。那个有时看起来...
评分我的祖辈是农民,他们手脚粗糙生满死茧,终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脸上、手上的泥土从来就没有洗干净过。想起小学写作,常常将农民们形容为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作为农N代,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打心底里觉得亲切,骨子里那种和泥土,和禾苗亲的感觉情不自禁的就迸发出来了。...
评分在看《梁光正的光》之前,我很好奇这个被称为“圣徒”“梦想家”一样的梁庄农民有着怎样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故事,但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能说出他寻过亲,有过几任老婆,有四个吵吵闹闹的儿女以及一生都在折腾的种种事迹,但是我发现我对他的世界依旧知之甚少,就像书中所说...
评分最早接触梁鸿老师的书是《中国在梁庄》,那是刚看完后马上安利给身边的朋友,因为当时很是为梁老师对农村认识之深刻而惊诧,毕竟自己虽然小时候居住在小城镇,但是自己的很多亲人都身处农村,比起城市我对农村有着更深的感情。 可是自己虽然依稀感觉到农村的不一样,却只是在脑...
评分最早接触梁鸿老师的书是《中国在梁庄》,那是刚看完后马上安利给身边的朋友,因为当时很是为梁老师对农村认识之深刻而惊诧,毕竟自己虽然小时候居住在小城镇,但是自己的很多亲人都身处农村,比起城市我对农村有着更深的感情。 可是自己虽然依稀感觉到农村的不一样,却只是在脑...
三星半吧。梁鸿老师的首部长篇小说,视角切换得像新手手持,让人发晕。
评分关于主题,谈到对农民的理解、体谅,对土地的“反叛”和“利用”就是“政治正确”? 很大的问题是审美性差,不是说虚化、抒情化的审美,是它不能让人产生“向往”,(结尾处有意想拔一把,却积重难返了~)太实在,太好商好量了。 能感觉出来作者写得认真、恳切,在意技巧和构造。
评分2017.12.23
评分深夜读书,逃不过死亡的恐惧和存在意义的拷问。
评分以非虚构写作见长的作家梁鸿,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叙事手法上大胆尝试,有突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