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與人的命題,討論的是曆史學如何建立動態的眼光,在不斷變化的曆史過程中把握變化本身所具有的意義。
為什麼曆史過程是不斷變化的呢?那是因為,曆史是由無數人和人所結成的群體所推動的。而人本身是不斷變化著的。錢穆先生說過,要講一代的製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他說的就是曆史與 人的關係。離開瞭人,離開瞭人事的變動,不僅製度變成瞭沒有生命的條文,曆史也會被殺死。
但是,無論是曆史學裏的人,還是政治學裏的人,都不是直觀意義上的生命個體,人被轉化成為分析的特定視角和範疇。在這個意義上,曆史學裏的“人”更多的是作為機能的分析要素,而文學裏的“人”更多的是生命體驗本身。
——孫 歌
本書由著名學者孫歌在係列講演基礎上整理修訂而成,集閤瞭作者近幾年在思想史研究中新的工作進展與突破。全書包含三個內在互相關聯的章節,第一章從認識論角度重新討論瞭“普遍性問題”,認為新的普遍性所對應的知識實踐方式,不是將討論抽象化,而是通過深化對於具體性、特殊性討論,進一步開放差異性,在具體的層次建立連結。第二章處理瞭日本戰後知識界圍繞馬剋思主義史學者書寫的《昭和史》一書展開的論戰,觸及瞭曆史書寫如何處理人的問題。第三章討論瞭溝口雄三的中國思想史研究理路,抓住溝口對於“自然”“心”“公私”的討論,指齣溝口對於中國曆史動力與眾不同的把握能力。
全書保留瞭演講時的即興和口語化錶述,並有意通過大量的事例,將較為抽象的問題拉到日常生活以及較為具體的學理層麵展開,高屋建瓴、深入淺齣。三個章節看似內容迥異,其實內裏相通。所有的討論都旨在在認識論的層麵打破二元對立和靜態的思考習慣,建立可轉化的、動態的思維模式。這一點不僅僅彰顯於作者重點對認識論的推進過程,也同樣體現在具體案例的分析之中。
孫歌,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政治學博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一橋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體彌散的空間》(江西教育齣版社,2002)、《竹內好的悖論》(北京大學齣版社,2005)、《文學的位置》(山東教育齣版社,2009)、《把握進入曆史的瞬間》(颱灣人間齣版社,2010)、《我們為什麼要談東亞》(三聯書店,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2017)等。
第一章首先被提出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多东亚研究,尤其是东亚学者所进行的东亚研究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使得它成为论述日本近代历史的一个绝佳的模板。针对这种转化之危险,作者不去谈怎样抓住特殊性,而是改变对...
評分第一章首先被提出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多东亚研究,尤其是东亚学者所进行的东亚研究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使得它成为论述日本近代历史的一个绝佳的模板。针对这种转化之危险,作者不去谈怎样抓住特殊性,而是改变对...
評分《历史与人》这本书读完已经好久了,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没有真正的“普遍性”可言,世间的事物千差万别,我们所取的共同点只是相对而言的。二是历史是一个趋势——“向量”,事情不是没来由、无端端地发生,所谓“来龙去脉”就是说发生了的事有源头,而它自己本身也是未...
評分第一章首先被提出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多东亚研究,尤其是东亚学者所进行的东亚研究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使得它成为论述日本近代历史的一个绝佳的模板。针对这种转化之危险,作者不去谈怎样抓住特殊性,而是改变对...
評分第一章首先被提出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多东亚研究,尤其是东亚学者所进行的东亚研究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使得它成为论述日本近代历史的一个绝佳的模板。针对这种转化之危险,作者不去谈怎样抓住特殊性,而是改变对...
下午準備趕一個DDL,結果拿起這本就沒趕????????有些東西需要消化,太久不讀有點抽象的書,腦子不太好用。
评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未及展開和詳論,但不少觀點精審透闢,予人啓發,即便它們未必盡是原創。讀後促使我重新關注和思考社會曆史的特殊性問題。恩格斯說,曆史是過程的集閤體,而非事物的集閤體。當代中國的社會曆史批評,當然應堅持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立場,不過當務之急大概是給“曆史”解綁,將特定和具體的社會曆史從普遍和抽象的曆史哲學中解放齣來。唯此,纔能進行因地製宜、有的放矢的社會曆史批評,因為社會是曆史中的社會,曆史是社會的曆史,二者互為前提。
评分還是很受啓發的。如何在動態的曆史過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具有感覺意識的“人”。而且,文學訓練或者文學研究的眼光助益於曆史研究的地方,在於在宏觀的曆史框架和經驗的曆史細節中,以一種感覺化的肉身之方式,去描述和呈現曆史中那些精微的東西。所以我們總能從書中讀齣那種情感力來,那種文學研究者之於曆史研究的獨特眼光——我們時代的知識感覺、曆史感覺、功能和機能、感覺結構。另外“感覺”這個詞很日本很東洋。。
评分第一講太強悍瞭。普遍性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普遍性。
评分沒有能力做總體性的概括,說幾點啓發。1、講普遍性的部分,藉鑒瞭陳嘉映的論述,從作為無名者的普遍性實際上構成瞭進入個殊性契機,非常有啓發;2、第二講中講到“幽默感”同樣也是能夠將自我相對化的重要政治品格,實際上是為瞭破除靜態的政治思維以及陰謀論,也是政治成熟的標誌(感覺“幽默感”與政治的嚴肅性、真誠性如何平衡,仍需要進一步思考);3、反復提及,曆史不是實體的集閤體,而是過程的集閤體;4、分析論戰的三個層次,非常值得藉鑒;5、應該要重讀卡爾的《曆史是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