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新德意志帝国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新精英阶层逐渐崛起,政治家俾斯麦与金融家布莱希罗德的关系成了这种重组的缩影。本书是对一系列事件和促成这些事件的利益与情感的当事人的记录,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和理解从普鲁士强盛到德意志崛起过程之中,俾斯麦和布莱希罗德这两个历史人物对德国乃至欧洲历史的塑造作用,以及政治和经济如何左右历史的发展。
弗里茨•斯特恩(Fritz Stern,1926—2016),出生于德国的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现属波兰),1938年移居美国。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在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康斯坦茨大学任教,并于1993—1994年担任美国驻德国大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的高级顾问。专长为近现代欧洲史、德国史及犹太人史,致力于理解第三帝国如何兴起及其历史根源。着有《文化绝望的政治》《权力的责任》《非自由主义的失败——现代德国政治文化论文集》《爱因斯坦恩怨史》《我所认识的五个德国》《梦想与错觉:德国历史的戏剧》等。
《金与铁》讲述了俾斯麦和布莱希罗德两个人的故事,前者赫赫有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后者鲜为人知,有必要多做背景介绍。 格尔森·冯·布莱希罗德(Gerson von Bleichröder),“冯”这个称号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后来凭借功劳争取来的。布莱希罗德...
评分本文首发于四季书评 (一) 二战后西欧的经济奇迹创造了舒适的物质条件。整个德国社会得以对晦暗的过去闭口不谈。这一“去政治化”的默契在60年代纳粹屠杀的细节逐步公开后愈发难以维持。德意志民族如何面对自身的历史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彼时,俾斯麦在联邦德国仍是受人敬爱...
评分刚看见它的厚度时,以为可以“大快朵颐” 。读完之后,稍微有些失望。 首先,作为移居美国的德籍犹太人,作者有些立场先行,感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前祖国的怨气。历史学家是应该有立场,但也要尽量客观。在这本书里,作者似乎没能做到。毕竟从团体到个人,都是那个时代那个“德...
评分刚看见它的厚度时,以为可以“大快朵颐” 。读完之后,稍微有些失望。 首先,作为移居美国的德籍犹太人,作者有些立场先行,感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前祖国的怨气。历史学家是应该有立场,但也要尽量客观。在这本书里,作者似乎没能做到。毕竟从团体到个人,都是那个时代那个“德...
评分在主流的历史叙述中,呈现在人们眼前通常都是一些政治、军事的“大事件”,这往往在有意无意中让人忽视了一个隐藏的问题:很多军政大事都需要钱,尤其打仗是世界上最花钱的事。1862年,新任的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下院的首场演说中宣称:“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
俾斯麦与布莱特希德合力创造了德意志帝国,也是他们毁了帝国;他们没能制度性调和传统与变革的争斗,最终不是他们驾驭这种斗争而是被斗争驾驭,最终现代德意志滑向了军国主义,埋下了纳粹的种子。
评分俾斯麦与布莱特希德合力创造了德意志帝国,也是他们毁了帝国;他们没能制度性调和传统与变革的争斗,最终不是他们驾驭这种斗争而是被斗争驾驭,最终现代德意志滑向了军国主义,埋下了纳粹的种子。
评分铁血宰相的大名在课本上一直有读到。 当时认为伟人都是不可超越的,但是读过之后,才会发现,即使是伟人,也是凡人。所有凡人的处事规则,伟人也会使用。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俾斯麦得道的过程中,布莱希罗德有莫大的功劳,随着俾斯麦的权利达到高峰,布莱希罗德的声望也达到最高峰。然而随着俾斯麦的落寞,布莱希罗德也随之落寞。如果布莱希罗德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犹太人集中营,是否还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俾斯麦。
评分一个突然高速发展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心的国家,如果他还没想好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将来的关系,还没准备好扮演配角到主角的转变,那对于他自己、对于世界,都将是一场闹剧般的灾难。
评分叙事生动的历史著作,为那个时代提供了一幅宏大的画卷。对俾斯麦与布莱希罗德的关系,不仅是视角切入/选题的新颖,更不仅限于两人的个人联系,还揭示了这个新德国的结构性特征,预兆后来犹太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当然,基于一种老派的写法,它的文字优美流畅,但对结构性的分析很少,与其说像社会科学,倒不如说更像小说,优缺点都在于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