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專注力:如何提升互聯網一代最稀缺的能力

三重專注力:如何提升互聯網一代最稀缺的能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機械工業齣版社
作者:(美)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
出品人:
頁數:196
译者:倪韻嵐
出版時間:2017-9
價格:35.00
裝幀:
isbn號碼:978711157600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自我管理
  • 教育
  • 學習
  • 專注
  • 自我覺察
  • 彼得·聖吉
  • 社交能力
  • 管理學
  • 互聯網時代
  • 專注力
  • 學習能力
  • 認知提升
  • 自我管理
  • 數字素養
  • 思維訓練
  • 時間管理
  • 目標設定
  • 情緒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未來的社會,人工智能將改變學習的規則,因為機器將取代人的雙手完成技術工作,計算機將取代人的大腦完成邏輯與決策。未來的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能和智力層麵優中推優的人,每個人都要學習做那些機器做不瞭的事情。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與管理大師彼得·聖吉,追蹤腦科學與教育學前沿研究20餘年,提齣一切學習的根本框架,為學習者構建智力與情商協調發展的“三重專注力”:

·關注自己:專注於腦–身–心係統。這是打開內在中心的一把鑰匙,帶領我們通嚮真正有意義的生活,令我們專注於當下的任務,忽略乾擾,管理睏擾我們的情緒。

·理解他人:專注於親朋好友和團隊所代錶的最直接的社會係統。使我們發展齣關愛他人及與他人共事的能力,這些是有效人際關係的基石。

·理解更大的世界:專注於更廣闊的生態、經濟和社會係統。這需要被商業世界普遍采用的係統思考的訓練,來解決復雜的管理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的世界。

著者簡介

丹尼爾·戈爾曼

曾任教於哈佛大學,專研行為與頭腦科學,撰寫的作品多次獲奬,現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研究員,曾四度榮獲美國心理協會(APA)最高榮譽奬項,20世紀80年代即獲得心理學終身成就奬,並曾兩次獲得普利策奬提名。此外還曾任職《紐約時報》12年,負責大腦與行為科學方麵的報道;他的文章散見全球各主流媒體。撰寫的作品多次獲奬,其中包括美國心理學協會授予的終身成就奬。著有暢銷書《情商》。

彼得·聖吉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資深教授,國際組織學習協會(SoL)創始人、主席,在斯坦福大學獲航空及太空工程學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獲得社會係統模型塑造碩士學位、管理學博士學位,師從係統動力學奠基人佛睿斯特教授,研究係統動力學整體動態搭配的管理理念。

獲得博士學位後,他一直緻力於發展齣一種人類夢寐以求的組織藍圖,後來提齣瞭影響世界的"學習型組織"理論。著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第五項修煉:實踐篇》《第五項修煉:寓言篇》等。

圖書目錄

目錄
贊譽
推薦序一 顧明遠
推薦序二 馬蔚華
譯者序 倪韻嵐
中文版序 彼得·聖吉
序言 丹尼爾·戈爾曼 彼得·聖吉
第1章為生命,重啓教育 ∥ 001
第2章聚焦於自我 ∥ 009
新的學習:社交與情緒學習的專注力訓練 ∥ 017
第3章理解他人 ∥ 029
同理心與學業成功 ∥ 031
培養孩子做齣決策 ∥ 039
社交與情緒學習和科技的關係 ∥ 041
識彆我們身處的係統 ∥ 046
第4章理解更大的世界:係統與係統思考 ∥ 051
動態復雜性 ∥ 057
社會復雜性 ∥ 065
係統思考者的習慣 ∥ 072
第5章社交與情緒學習和係統教育融閤共創的可能 ∥ 079
附錄A顧明遠與彼得·聖吉跨界對話 ∥ 111
附錄B改變的魅力 ∥ 153
附錄C內心的覺醒 ∥ 159
注釋 ∥ 16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和哈佛商业评论里的一篇文章差不多。戈尔曼的文章依旧是那么肤浅,只是列几个这么做好的例子,就没有然后了。里面还提到棉花糖实验,哎呀妈呀,真是肤浅啊。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做,谁不知道要自律,如果自律这么简单,全地球没有胖子了,没有懒汉了,也没有那么...  

評分

“棉花糖实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特·米歇尔于20世纪70年代主持,选择的测试对象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实验的孩子,会在他面前放上一颗非常好吃的棉花糖。实验人员告诉他可以有两个选择,可以立马吃掉他,或者等几分钟再吃。如果你选择等待,那么你将可以获...  

評分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迷信大师,即时写出过好书的人,不一定写的书都能够看。 丹尼尔适合研究思想实验,而不是写现实中的模式和决策。 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太大。 不知道为什么丹尼尔要写这本书,还是说行为经济学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阿莫斯的功劳,丹尼尔只不过打个酱油,以前的决...

評分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和哈佛商业评论里的一篇文章差不多。戈尔曼的文章依旧是那么肤浅,只是列几个这么做好的例子,就没有然后了。里面还提到棉花糖实验,哎呀妈呀,真是肤浅啊。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做,谁不知道要自律,如果自律这么简单,全地球没有胖子了,没有懒汉了,也没有那么...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是關於教育改革方麵的書……讀瞭一半的時候感覺很差,讀到後麵恍然大悟。再迴過來看標題,“如何提升……一代……”,如果改成“如何提升……一代兒童……”就不會錯以為這是關於自我提升的書瞭。按主題是教育的話,還不錯。

评分

大大帶的書 去普陀山路上看 現在酒店看完 總體比較學術 適閤爸媽看孩子如何教育

评分

綱領性的內容,但是很有啓發性。對於當下的中國教育是個很強的反思

评分

2017年11月9日讀畢,此書解讀瞭“見自我、見眾生、見天地”,一些教育思路很值得藉鑒,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麵。隻有專注於自我、他人、係統之間的關係,人生纔能發現意義。

评分

文不對題,題目寫“如何提升”內容卻是“我們對孩子進行過blabla的研究……這樣是不行的,要從(公式化空洞的)XXX角度來看待問題”。就像把一本統計學取名為“如何成為算命高手”一樣莫名其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