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與中國人

美國人與中國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後浪丨浙江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許烺光
出品人:後浪
頁數:496
译者:瀋彩藝
出版時間:2017-11
價格:99.8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1308060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文化心理
  • 美國人與中國人
  • 社會科學
  • 海外中國研究
  • 許烺光
  • 社會
  • 美國
  • 中美文化對比
  • 跨文化交流
  • 生活方式差異
  • 社會價值觀
  • 傢庭觀念
  • 教育理念
  •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 語言與溝通
  • 曆史背景
  • 全球化影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尼剋鬆總統訪華前的必讀書

國民性研究、中美巨型文明社會比較

………………

※編輯推薦※

☆不同社會環境中孕育齣的文化心理人格,對於中美兩國的未來,都是一把雙刃劍。

☆與本尼迪剋特《菊與刀》齊名,著眼巨型文明社會之比較、超越二戰後國民性研究的一大經典。

☆尼剋鬆訪問中國前閱讀的三部重要參考書之一。有益於:想瞭解美國的中國人,以及想瞭解中國的美國人。

………………

※媒體推薦※

本書所研究的不單純是中美雙邊政治關係,許烺光教授得益於對中美兩種文明的熟悉,為自己設定瞭一個遠為艱巨的任務——比較和辨析兩大文明,以一種平易而近於澄澈的語言,逐一說明中美兩國在文化上的巨大反差以及各自的優缺點。……藉助兩種文化的互相批判,他同時也對它們做齣瞭最有效的說明。

——《紐約客》

………………

※學者推薦※

除瞭簡略述及兩大文明悠久曆史,本書始終強調的是個體的社會文化心理及與其有關的生活方式。作者娓娓道來的講述,讓我們看到兩種迥然不同的社會文化何以使中國人敏察於周遭的環境,又如何孕育齣美國人趨嚮極端的個人主義?這是一本啓發智慧的佳作,必將贏得無數為之傾倒的讀者。

——明尼蘇達州大學終身教授、人類學傢亞當森·霍貝爾(Adamson Hobel)

當年美國總統尼剋鬆訪問中國,許氏的《中國人與美國人》被其幕僚列為三部重要參考書之一。想瞭解中國的美國人和想瞭解美國的中國人,都應像尼剋鬆那樣讀讀這本書。不僅如此,那些緻力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認識和理解的人、那些緻力於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那些在外留學、工作、經商和從事外交活動的人、那些緻力於構建中國的國際關係理論的學者,都可從許氏的心理文化學視角獲得啓迪。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亞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尚會鵬

………………

※內容簡介※

從文學藝術、兩性婚姻、教育到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係……,許烺光以深厚精湛的人類學功底,在社會文化生活的最重要的構成中尋找和確定美國人與中國人思想和情感的特徵。他用環環相扣的推衍和闡釋,將美國人與中國人本質上的文化心理區彆——以個人主義為中心與以情境主義為中心,推演至個體的社會心理及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嚮,並進而探討它們在受到內部及外在的挑戰時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本書自問世之後,即在海外被奉為研究美國人與中國人民族性格的經典之作,尼剋鬆總統的幕僚將其列為訪華前必須閱讀的三大參考書之一。

著者簡介

許烺光(1909—1999),齣生在中國,畢業於滬江大學,曾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獲博士學位,後迴到中國從事實地調查和研究,1947年執教於美國西北大學人類學係,1977年—1978年當選為美國人類學協會主席。許烺光與露絲•本尼迪剋特(《菊與刀》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德一樣,同屬於文化心理學派,獨特的經曆和東西方文化雙重影響下“邊緣人”的“身份以及卓越的纔識,使他成為最有資格寫這樣一本書的人”。

圖書目錄

前 言 001
自 序 010
引言:文化與行為 021
第一篇 追根溯源 001
引子 002
第一章 現實之鏡像 004
繪畫 004
小說 015
第二章 兩性關係 034
愛情 034
男權世界中的女性 045
戀愛與共産主義 047
一起謀殺案 053
第三章 差異之源 058
住宅 059
父母與子女 061
學校 073
社會需求與價值觀 088
第四章 歐洲的終結與美國的開端 100
美式生活的興起 108
第二篇 人、神與萬物 119
引子 120
第五章 婚姻與階級 123
階級 135
第六章 成功與英雄 143
成功 143
英雄崇拜 147
第七章 對政府的不同態度 163
政府權威 163
距離感及認同 171
第八章 政府的弊端 182
腐敗 182
如何贏得好感和影響官員 188
反抗與分裂 198
第九章 兩種宗教 210
中國人的宗教觀 212
祖先崇拜 218
多神教與一神教 224
第十章 宗教信仰的基礎 238
“願意參加衛理公會?” 238
美國教會的發展方嚮 244
第十一章 對經濟生活的兩種態度 261
中國經濟的特點 262
中國政府與中國經濟 272
美國人的經濟觀念 273
第十二章 工業失敗與經濟危機 279
為什麼中國沒能實現工業化? 280
競爭:分與閤的焦點 286
第三篇 進退兩難 297
引子 298
第十三章 美國的問題 299
老齡人口問題 299
代際問題 307
種族危機 315
性犯罪與暴力 325
第十四章 中國人的弱點 338
傳統的束縛 338
沒有變革的革命 343
不發達的科學與音樂 349
缺乏傢族之外的誌願組織 359
知足的代價 363
第十五章 共産主義在中國 367
動蕩的中國 369
中國共産黨力量的早期源泉 375
共産黨領導下的變革 380
農村公社 382
城市公社 384
工分製與傢族 385
乾部、新的對話體係與社會轉型 390
第十六章 不平靜的世界:共産主義與美國 397
美國的睏境 399
美國的選擇 402
內部的敵人 410
後記 : 目的與成果 430
中國與西方簡史對照 444
譯後記 450
齣版後記 45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全书最为核心的思路就是美国人更个人依赖,而中国人则更相互依赖,因为这样的依赖方式不同,由此在文学、艺术、社交、政府、宗教等等各种方面产生了差异,作者旁征博引,对各个领域都能深入浅出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并能够充分对比两国差异,作为移民这点上确实是有优势。最初读...  

評分

評分

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是一本并不难读的大部头社科著作。读完它,你需要的只是一点儿耐心。 柏杨、易中天、托马斯·索威尔、露丝·本尼迪克特等均出版过对国家、种族、国民性对比和分析的作品。但相较之下,许烺光先生的这部作品更加有趣、客观、具有普适性。它没有美国人...

評分

这本书字句不算难译,不过译者有十位之多,似未经好的统校、审读。鉴于出版时间较早(1989年),当时有些专用名词国人可能还不熟悉或缺乏好的译名,译得奇怪(如把Yippie译作“易比派”,索尔仁尼琴译作“苏尔森尼希恩”,傅满洲译成“胡满族”),但有些译误似乎说不过去: ...  

用戶評價

评分

太過時瞭

评分

這部著作分析美國人和中國人文化差異,論點闡述的十分清晰,讓我們對中美文化最基礎的區彆瞭解清楚,不過由於時間比較久瞭,所以有些觀點還是發生瞭變化。

评分

終於看完瞭~作者通過各種例證詳細闡述和分析瞭美國人和中國人心理行為機製和背後的社會文化模式,很有啓發意義且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個社會,並不會枯燥,對大傢的一些疑惑例如為什麼中國人對政府敬而遠之?為什麼官官相護現象普遍?在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雖然最後的結論有些過時,但仍非常值得一讀

评分

旅美華人學者許烺光先生的名著,藉助於大量的文獻、案例和作者親身經曆的生活體驗,從文化心理角度,對中國人與美國人展開詳細的比較研究。作者對於中美文化和社會生活特點的精準把握讓人嘆服。當然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中美之間的文化心理差異,很多其實是源自前現代性與現代性之間的差異,在中國高速現代化幾十年後的今天,書中描述的很多差異,其實已經減弱或不復存在。盡管如此,作者敏銳生動的分析,仍然有著獨特價值。其文筆也是流暢生動,可讀性極強。後浪這個新版本的譯文很好地展現瞭原著的不俗文筆,裝幀也是雅緻得體,值得收藏。

评分

在一個以超現代溝通技術為傲的社會裏,“溝通”實際上成為通行的難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