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美] 保罗·H.弗莱
出品人:后浪
页数:424
译者:吕黎
出版时间:2017-9
价格:6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608185
丛书系列:耶鲁大学公开课
图书标签:
  • 文学理论
  • 文学
  • 文学研究
  • 耶鲁
  • 公开课
  •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 外国文学
  • 文论
  • 文学理论
  • 文学研究
  • 文学批评
  • 理论探讨
  • 文本分析
  • 作者意图
  • 叙事结构
  • 美学思想
  • 语言风格
  • 文化背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世纪文学理论流派、文本和结构-作者(读者)和心理-社会语境的阐释结构

直击文学根本问题,剖析20世纪众多文学理论流派核心要素

………………

※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在耶鲁大学开设的广受欢迎的文学理论课改写而成。作者在这本书中带领读者游 历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主流。全书讨论的核心是一系列根本问题:什么是文学、它是被如何生产出来的、应该如何理解文学、文学的目的是什么。

弗莱处理了20世纪文学理论中的重要主题和潮流,包括阐释学、形式主义、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主义方法、社会身份理论、新实用主义及理论,并在结尾处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通过哲学和社会视角串联起这些潮流,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连贯的语境,帮助读者深入阅读文学作品。

………………

※名人推荐※

没有一本理论导论能像弗莱这本既权威、涉及范围广,又好读、引人入胜,经常让读者感到风趣幽默;没有人能够将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哲学和历史结合得这么好;没有人能以如此熟练的技巧展示理论家之间的联系和分歧;也没有人能够如此自信地在为难度极大的理论观点做出简洁概括和对讨论中的尤其给人启发的理论家的篇章段落进行细致解读之间来回游走。以上几点使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获得了极大的快乐。

——理查德·雅各布斯(Richard Jacobs),英国布莱顿大学首席文学讲师

本书是美国著名大学一门本科生文学理论基础课程的讲稿,其涉及经典文本的广度、探讨理论问题的深度、对文学理论的热点的把握,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准。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相信都会从中有不少的收获。

——罗钢,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本书最后一章,弗莱教授就语言—现实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三点看法。作为全书的逻辑终点,他不仅就前文讨论过的诸多文学理论流派的核心问题给出了审慎的解答,而且为被污名化的文学理论做出了强有力的精彩辩护,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汪民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保罗·H·弗莱,耶鲁大学英美文学系威廉·兰普生讲座教授,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专家。著有《华兹华斯和关于我们是谁的诗歌》(Wordsworth and the Poetry of What We Are)《为诗一辩:关于写作需要的沉思》(A Defense of Poe try:Reflections on the Occasion of Writing)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1章 导 论
第2章 导论(续)
对阐释和阅读的第一组反思
第3章 进出阐释循环的方法
第4章 构形的阅读
文本和结构
第5章 自主艺术作品的思想
第6章 新批评和其他西方的形式主义
第7章 俄国形式主义
第8章 符号学和结构主义
第9章 语言学和文学
第10章 解构主义 I
第11章 解构主义 II
作者(读者)和心理
第12章 弗洛伊德与小说
第13章 理论中的雅克•拉康
第14章 影响论
第15章 后现代精神
社会语境
第16章 读者与文本的社会渗透性
第17章 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
第18章 政治无意识
第19章 新历史主义
第20章 经典女性主义的传统
第21章 美国非裔批评
第22章 后殖民批判
第23章 酷儿理论和性别表演
第24章 文学研究的制度建构
反对理论与支持理论
第25章 理论的终结?新实用主义
第26章 结 论
附录Ⅰ 讲座上引用的段落
附录Ⅱ 阐释的种类
注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提到Foucault和Barthe关于“什么是作者”和“作者之死”的提问和说法,说是针对在当时把作者当成解读其文字含义的权威的做法而做出的反向反应。可见这二位格局太小,至少后者罗兰巴特格局太小。又说,福科认为,像弗洛伊德、马克思这样不是限定规定policing式,而是引发人们积...  

评分

提到Foucault和Barthe关于“什么是作者”和“作者之死”的提问和说法,说是针对在当时把作者当成解读其文字含义的权威的做法而做出的反向反应。可见这二位格局太小,至少后者罗兰巴特格局太小。又说,福科认为,像弗洛伊德、马克思这样不是限定规定policing式,而是引发人们积...  

评分

有人忙忙碌碌,有人闲庭信步;有人看似很努力,很多年过去了却依然原地推磨,有人虽然只着力于一两件事,却完成了人生的跨越。究其原因,是后者看清了事物的本质,虽然只用了一点点力,却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呢?生命有限,我们谁都无...

评分

在全民追捧《10天打造完美好口才》、《10天掌握快速阅读》等畅销书的高速时代,谈论对文学经典或者理论类基础书目的深度阅读,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毕竟很少有人喜欢做这种“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傻事儿。但这真的是傻事儿吗?之前有个姑娘花了两万多块,报了多个学习班...  

用户评价

评分

课堂实录。让我惊讶的是耶鲁开给本科生上的理论导论课,授课的理论难度和逻辑思辨深度,秒杀国内一众学校的研究生课程。问题也许不是人家讲授的太深了,而是我们了解得太浅薄了。

评分

四颗星是打给愿意受虐的英语文学学生的。因为我没读过书中的阅读材料,而且对是否需要学习文学理论本身就充满怀疑,所以只看明白个大概。结论是。。后半部分根本不是什么文学理论,明明就是社会痛点分析嘛。只有前面文本结构是西式语言学理论,对理解英语文学有一定帮助。嘛,感兴趣就翻翻吧,还不错。

评分

这本书绝对不适合入门读。其中很多材料,包括作者最常用的《批评传统》都没有中文译本,导致由此建构的理论框架很大程度上异于我们接触的文学理论材料。其次,讲稿的整理比较失败,非常多的口语语言和口语逻辑,加上钢铁直男般的翻译,丝毫没有阅读体验感。除了第三部分“作者(读者)和心理”稍微好些,其他部分读得一头雾水...

评分

希望出版社能把书中涉及到的《批评传统》翻译出版

评分

从文本作品到个人作者,再转向社会语境。虽偏口语化,但是思路极易把握,用来做理论复习讲义尚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