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

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保罗·莱文森
出品人:
页数:191
译者:邬建中
出版时间:2017-7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218249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媒介文化
  • 媒介
  • 新闻传播
  • 媒介环境
  • 新闻出版传播
  • 传媒
  • 理论
  • 人类历程
  • 媒介进化
  • 科技发展
  • 文化演变
  • 信息社会
  • 传播史
  • 数字时代
  • 思想变迁
  • 历史回放
  • 认知进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是保罗·莱文森的博士毕业论文,也是其最有影响的观点“人性化媒介”的代表作,全书分为十章,总结了当前媒介特征和先前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传播特点,并在考察媒介演化的历史过程中,吸取了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的灵感,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理论,将二者相联系,提出了“人性化媒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好比是自然环境,要对技术和媒介做出理性的选择,用以维持生存、发展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媒介存活的条件是满足人的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和心理需要,以及是否能够长期起到社会促进的作用。人类技术开发的历史说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是在模仿或复制人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全书对技术本质、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演进规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论断,如在其第六章,认为电视的出现打破了默片有象无声和广播有声无象的两个界限,默片不可挽回地没落了,而广播却存活了下来。用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来解释,莱文森认为“广播的生存和默片的死亡说明,只用听觉不用视觉的媒介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媒介形……”,“媒介倾向于复制前技术的世界,因此,只用听觉不用视觉的媒介的适应能力或成功机遇,必然和前技术的世界存在着某种关系,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真实传播活动里的某种基本要素。”

作者简介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llson),美国媒介理论家、科幻小说家、大学教授、教育公司总裁、音乐人,多才多艺,在文学和传播学两方面成就斐然,在音乐上也小有成就。曾任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会长,屡获美国及世界级大奖和提名。他完美地实现了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被称作“数字时代的麦克声汉”“后麦克卢汉第壹人”。他是波兹曼的博士生。莱文森出版的科幻作品有20余种,其中有《丝绸密码》《意识灾难》等长篇作品5部。他已出版的理论著作有7部:《真实空间:飞天梦解析》《学习赛博空间》《数字麦克卢汉》《思想无羁》《软利器》《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以及《新新媒介》。

邬建中,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理事。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赴美,合作导师为保罗·莱文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级课题四项,其中一项为重点课题。参加国家、省级课题多项。2014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出版专著两部、教材两部。参与莱文森的Touching the Face of the Cosmos,负责写作中国部分。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曾在开县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媒体工作十二年,并赴台湾东森、中天电视台交流。电视纪录片《手足》等多部作品获国家缎、省市级奖项。

目录信息

1 引言:两种不同的创造物?
1.1 人性化趋势模型:重返伊甸园
1.2 主要文献
1.3 媒介的证词
1.4 证伪主义的方法
1.5 局限性:研究未涉及之处
第一部分 人性化趋势理论的来龙去脉
2 作为延伸的技术
2.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假神
2.2 R.巴克明斯特·富勒:眼睛等于眼镜
2.3 爱德华·霍尔:蜘蛛网和电视网络——延伸的生物学目的
2.4 马歇尔·麦克卢汉(I):人类是技术的产物
2.5 马歇尔·麦克卢汉(II):口头、书面和电子——人性化趋势般的模式
3 媒介进化的启示
3.1 彼得·梅达沃:技术进化理论
3.2 拉马克、达尔文以及泰尔哈德:进化的模型
3.3 刘易斯·芒福德:遗失的发现
3.4 哈罗德·英尼斯:辩证的媒介家
4 相似物与特定物
4.1 诺姆·乔姆斯基:深层结构和转换
4.2 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双极心理
4.3 卡尔·波普尔:达尔文式思想进化
4.4 诺伯特·维纳与控制论:人性化趋势进化论中的“为什么”
4.5 人脑、电脑、心灵
4.6 世界级的媒介:泰尔哈德的心智圈
4.7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完美收尾的电影
4.8 安德烈·巴赞:人性化趋势的目的
第二部分 人性化趋势理论的出现
5 物种的起源与发展
5.1 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早期的表现形式
5.2 印刷:处于转折之中
5.3 电报和摄影摄像:两个伟大的分支
5.4 电报:再现前技术时代的过程
5.5 摄影:再现前技术时代的内容
5.6 电影:超越戏剧的风景
5.7 留声机:为生命的声音“拍照”
5.8 “有声电影”:图像和声音的重聚
5.9 颜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5.10 摄影分支的电子同化:过程和内容的重新组合
5.11 电话和收音机:互动vs获取
5.12 先锋部队中的电视:“与实物等同”大小的屏幕、家庭视频录制功能、全息技术以及光缆通信
6 媒介进化的规则:适者生存
6.1 “人类生态位”中的媒介
6.2 精准再现与大范围重现
6.3 “净优势”原则
6.4 重现vs延伸
6.5 共同进化与趋同
6.6 抽象的持续性
7 未来的融合
7.1 机动性与获取:电线、无线电波和光束
7.2 观察终点:全息摄影和第三维度的再现
7.3 衰老的继承者:可视电话
7.4 互动终点:谈话和行走的再组合
8 总结
9 观察中心!
9.1 合适的怪兽
9.2 梦想与行动:不可消除的差别
9.3 人类的选择
注释
参考文献
词汇表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媒介、技术与环境的三角对论,人性化趋势似乎是技术从无到有到升华的圈儿

评分

想要回到前技术时代

评分

让我们拥抱“前技术时代”的绚烂美好

评分

让我们拥抱“前技术时代”的绚烂美好

评分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